『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所谓全真派[1/3页]
昨天说了正一派,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全真派,全真派是目前来说另一个道家的主要派别,也许大家认识全真都是从全真七子,从金庸的小说中看到的,今天,我带大家来认识一下真正的全真。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创始人王喆(1112~1170),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
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
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处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瑞、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全真道在金代的发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成吉思汗之召见、宠遇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道发展至鼎盛。
当时全真道宫观遍布北方各省区,“虽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此鼎盛局面,自丘处机起,历经尹志平、李志常两任掌教,大约三十年。至元宪宗五年(1255),佛道《化胡经》之争起,元室袒佛,全真道败北。此后元室下令焚毁除《道德经》之外的一切道经,全真教遭受沉重打击,全真道鼎盛局面因之结束。故在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几任掌教中,处境都较困难。又经历约三十年,元成宗即位,驰焚经之禁,全真道获得正常发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平定江南,全国统一。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于金与南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成熟。在南宗道士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过对祖师宗祀的调整,南宗最后并入全真道。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更大的道派,而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约束政策,对道教正一派有所崇奉,对全真道支持较少,全真道自此进入衰落时期。金元时期形成的统一领导核心(以北京白云观为基地)顿然解体。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分解成诸多小支派。主要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遇仙派,宗祖谭处端的南无派,宗祖刘处玄的随山派,宗祖丘处机的龙门派,宗祖王处一的嵛山派,宗祖郝大通的华山派,宗祖孙不二的清静派等。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别组成“五祖派”,即宗祖王玄甫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重阳的重阳派。如此众多的全真支派出现,并不表示全真道的兴旺发达,恰好反映它的衰落。它们的形成时间,最早在明代中后期,多数在明后。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龙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曾经在清初一度“中兴”,其余各派,大都衰落不振。
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如王喆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言论更是俯拾皆是。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教
所谓全真派[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