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  水浒新秩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2/3页]

  口敷衍,拖延上解朝廷急需的钱粮。

  更有甚者,还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要军队——境内民乱不止,盼天兵前来平乱。

  朝廷不扩军就没办法平乱,没有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就别想号令地方。

  可地方不主动解送钱粮,朝廷就没办法扩军。

  这就是一个死结,解不开此结,新宋拥有再大的疆域都只是纸面数据。

  相对而言,各地蜂蛹群起的溃兵、盗匪和民乱,反而算不上太大的事了。

  反正朝廷勉强能够管理的地方也就临近行在的十几个州府,更远的地方已经鞭长莫及了,乱的又不是自己手中的东西,不心疼!

  所有的问题都压在了赵构身上,只有处理好了这些事,切实掌控了这些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地方势力,他才是正儿八经的新官家。

  面对如此困境,年仅二十岁的赵构展现出完全不同于乃父、乃兄的极大魄力。

  其人先是扛住了文臣们的压力,以“不破则不立”的大决心,授予韩世忠、折彦质、刘光世、李成、张俊等人方面之任,命他们接管混乱不堪的各地。

  为了抢时间尽快完成军事扩张,赵构只给了众军将朝廷官爵。

  各部募军所需的钱粮甲械全靠自筹,最终能够掌控多少军队,全凭个人本事。

  大宋王朝能够压制造反成瘾的军队,从而结束混乱的五代乱世,除了以文驭武,并频繁调动军将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等手段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控制钱粮。

  无论是最老牌的将门府州折氏,还是军队最为庞杂的西军各军头,都必须依靠朝廷的钱粮才能过活。

  便是再能打的军队,没了钱粮,都得抓瞎。

  而军队一旦能够自筹钱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军队自收自支,自主性更强,战斗力更有保证,可也会渐渐失控。

  此举显然有悖于大宋传统,一个不慎就会养出尾大不掉的藩镇。

  但现在新宋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军队就无力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眼前这关都过不去了,哪里还能操心以后有的没的?

  而且,以同军的彪悍,也只有藩镇化的军队才有足够的战力勉强与其对抗。

  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先摆脱了随时都会再次国灭的命运,等新宋与大同真正达成战略均势之后,再考虑削藩收兵权的问题。

  赵构此举的效果自不用说,仅仅月余时间,就看到了成果。

  折彦质、刘光世在军中素有威望,善得兵心,二人将重点放在收编乱军和溃兵上,基本是将旗一树,应者云集。

  韩世忠、李成起于行伍,敢打能打,麾下将士也有股狠劲,这二人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定以钟相为首的民乱上,平乱、整编、屯田一条龙。じ☆veWWω.ЫKメS.иEt✾ ั

  而由唐州率部突围南下的军中新秀张俊也不含糊,其人靠着之前的清野,很是搜刮了一大笔钱财。

  在如今的大宋,有钱就有兵,有兵就更有钱,如此滚雪球,势力扩张也相当快。

  应该说,大宋从来就不缺能人。

  只要皇帝敢放权,很快就能有人为朝廷拉起数万大军。

  但这些军队空有庞大的数量,现阶段依然是乌合之众。

  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和磨合,以及在不断的战斗中锤炼,战斗力依然可疑。

  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赵构听取了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的建议,遣使入同宣告新宋成立,正式向大同帝国叫板。

  此举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一些被大同打怕了的臣子反对。

  这些人生怕朝廷过于高调,会引来同军的报复行动。

  赵构却认为大同灭宋之心不死,新宋根本藏不住,也不应该藏。

  唯有主动应战,才能赢得喜欢邀名的正乾皇帝正视,还能借机扩大新政权的影响力。

  这套说辞很迷,并没有多强的说服力。

  任何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

  “汉水大捷”之后,同军停止了对赵构的疯狂追击,给了其人喘息之机,让一度计划继续南逃的新宋行在暂时留在了江陵府。

  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压力,原本就勉强凑合在一起的朝臣们便开始闹腾起来,“战与和

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