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44 中国外交年  新军阀1909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344 中国外交年[3/3页]

  飞第一次与希特勒进行了脑会晤。

  希特勒对中国这些年与德国保持的良好的合作定了国内的经济虽然他的经济政策倾向民族保守化但还是与中国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密切合作。

  华飞对德国在一战之前对中国的革命战争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中德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而且中德之间没有切身的利益冲突。华飞相信中德之间的合作关系必将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合作的典范。华飞提出了一系列在科技领域和重工业领域的合作计划。

  希特勒表示感谢中国在一战中对在华德国人的保护以及战后中国放弃了大部分德国的战争赔款同时代表当年在青岛的德**人向华飞总统当年对他们的优待表示谢意。希特勒说中德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良好他希望可以与中国展更加亲密的合作关系。

  华飞回应中德的关系必会因为这次访问而进一步加深华飞同时也表示愿意帮助德国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同时增强与德国在军事上的合作。加强军官的互派学习。

  英法之行收获不大。虽然签署了不少协议但是刚刚从大萧条恢复过来的他们都还不愿完全开放市场贸易保护政策不会因为一次访问就取消这也在华飞的意料之中。

  在任期的最后几个月。华飞又对欧州进行了二次的访问大多数欧洲的其他国家整个欧洲几乎被华飞踏遍了每一个角落。在最后一次欧洲之行华飞再一次访问德国并与希特勒一同观看了德国的军事阅兵。

  希特勒在阅兵后表示一定会在华飞任期结束前对中国进行访问并期待观看中国的军队阅兵仪式。亲眼一睹传奇的战无不胜的中**队。

  华飞回说期待希特勒总理的访问并表示一定会给总理先生一个难忘的军事展示。

  华飞密集的访问。在许多国家乃至国内的报纸评论中都认为这是华飞卸任前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奠定整个国家将来的外交基础。这密集的外交访问。将会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外交战略方向。虽然华飞不久后就将卸任但是凭借他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相信他制定出来的外交战略方向新政府一定不会违背的。

  更为关键的是。大总统的战略眼光历来为世人所钦佩不已。虽然当前的人们对华飞的外交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是华飞对于非洲的看重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但是人们都相信大总统此举绝对不是毫无理由的一定有着他自己的深意。

  正如希特勒在与华飞的第二次会晤中所说他一定会在华飞卸任前访问中国。意义十分明显那就是谁都看得出来即使华飞不再担任国家的大总统他在中国的权利和影响力也依然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拉丁美洲的国家在华飞第次欧洲之行刚刚结束的时候就有许多国家向中国送了访问邀请。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相对较早但是事实上。此时的南美州的许多国家还是处于半殖民状

  。

  即使如此在第二次欧州之行结束后华飞还是在仅仅一周之后就展开了对美洲各国的访问。华飞不仅去了墨西哥还访问了巴西阿根廷等地区大国。但这些大国只是理论上的面积大国。即使是巴西这样的国家其真正的工业化开端还是从二战时期美国援建第一座钢铁厂开始。

  但华飞的到来。无疑提拼了这一过程。华飞充分利用贷款和各种合作方式向各国进行了大量的援建。但是援建的工程都不是埃及那样的免费多以合资的模式兴建。

  而各国回报的不仅是巨量的原材料供应和市场的开放。还有中国在国际外交政治上的潜在支持力量。

  难怪乎有国际媒体如此结论一夜之间中国已经用不容忽视的光芒展现在整个世界所有国家面前。而所有媒体都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这次密集的外交年中中国却没有访问美国。虽然华飞曾经以中国总统的身份访问过美国虽然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依然持续增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从第一夫人事件之后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处于低潮。人们用经热政冷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如果美国的例子还可以理解但是身为世界重要的国家俄国华飞却一次也没有访问。倒让许多人看不懂了。俄国内战在持续长达十年之久后红白两方已经停战很久了展开和平统一的会谈。商讨国家的未来走向。从现状上看。俄国的帝制无以为继而红军也不可轮统治俄国。最大的可能就是最终俄国也是走君主立宪的道路。

  无论这条道路还需要多久一个崭新的俄国必然会亮相。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尤其是尼古拉二世曾经还得到过中国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没有理由华飞走遍世界各国甚至连日本也去访问。却把俄国忘记。

  在人们的争议声中。各国总统和政要陆续展开了对中国的回访。由于时间紧张所以这批回访也无比的紧凑。更由于华飞之前密集访问过的国家太多这次回访的阵容也是异常的惊人。

  与希特勒同时受邀来访的还有各国的总统总理由于华飞的任期快要结束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与希特勒抱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干脆借此机会一同来访。顺便还能在中国展开一番密集的外交活动。而中国也趁此机会举办了第一届世界自由经济贸易广泛邀请各国政要和经济界人士。

344 中国外交年[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