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真派2  茅山九龙秘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全真派2[2/3页]

  殿前盘绕久之而去。延佑七年(1320)三月,召弟子耿道清,交代完东华宫前建立石桥的遗愿后,无疾而逝,享年76岁。其间,大德九年(1305),李道元还前往莱阳迎仙宫安葬羽化于斯的马丹阳,凿石为椁,立碑以记其事;延佑元年(1314)莱阳人听说道元“持戒精严道心纯一”,来东华宫延请道元到莱阳南早年邱处机所创建迎仙宫住持。此时殿宇塑像已毁,李道元整修如故,复立砖阁,造玉石像安奉于内;又将丹阳祖师所度十界元百仙图旋转刻像,各镌姓名,立碑纪之。三年以后钦奉圣旨护持迎仙宫。

  耿道清(生辰不详-1343),李道元徒弟,东华宫住持。见于查山云光洞至正七年(1347年)《重修增福延寿宫碑记》、泰定五年(1328)《寓真资化顺道真人唐四仙姑祠堂碑》。耿道清也为昆箭山全真教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完成李道元的遗愿募建迎仙桥,并倡议兴建玉皇阁。迎仙桥,在东华宫西,桥之两端凿石为将军(石人像)镇之,故俗名将军桥,至治间(1321一1323)东华宫道士耿道清筑,有至治二年(1322)碑。耿道清不韪先师嘱咐,托钵南游江西路,找到李道元旧相识南丰州达鲁花赤那怀等,募得中统钞五千余贯,遵从李道元的遗愿建立石桥。石桥高40尺,长120尺,阔12尺。

  玉皇阁。东华宫主要殿宇建筑修营完善后,东华宫提点耿道清曰:“人为万物最灵贵者,天地之间,惟上帝玉皇至尊至大,为人之大宗也,可不立而祀焉。古云豺獭尚知报本,而况于人呼!”于是规划筹资,.在东华宫北、东华洞上约数十尺高的一块平坦巨石上鸠工劈石,兴建玉皇阁以为朝夕参礼祝延圣寿之坛。营谋未成而羽化登仙。山主殷志和及继任提点韩道微、董道安等人继之,文登县达鲁花赤大都驴、文登县洪水寨宋云用鼎力襄助,各施统钞二千贯。石阁完成后,又命石匠以白玉石刻圣像,安于其座。

  武道彬(生辰不详-1330)邑居无考,赐号“云真渊静明道真人”,素工医术、卜筮,乐施者甚众,问道德、求法名者又多,虽日夜问答无少倦怠。大德元年(1297)五月,郡旱求雨,泽流四方;三年(1299)施法驱蝗。武宗皇帝降玺书护其宫,宗藩及显宗居晋邸时皆发教为真人维持;宁海王又锡以“云真渊静明道真人”之号,赐金冠云鹤氅。无疾而逝。元天历三年(1330)中宪大夫、太子左赞善张起岩为做《道行碑》,弟子王道安、刘道永立石,字多剥蚀不可辩。卒于东华宫之东堂,寿年八十。官僚士庶咸集于庭,表号致奠者不绝。

  除了几个高道,这一时期另一令人惊叹的遗迹是圣经山摩崖石刻即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紫金峰西北方向海拔358米的圣经山之颠。山顶两石屹立,西石高3米,长4.2米,阳面阴刻“圣经山”三字,字径50厘米;东石高6米,长15.6米,状如新月,俗称“月牙石”,阳面阴刻《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全文约6000字,字径10厘米,隶书变体,近于楷书,古拙苍润(照片)。因年久风化,下卷已难辨识年代姓名。此石刻雕工精湛,为国内罕见的大型道教摩崖石刻,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丹阳在紫金峰的时间短暂,刻石工程巨大,当为昆箭山全真教鼎盛时期的产物。

  与此同时,玉虚观万寿宫作为全真道嵛山派的祖庭也是胶东道教圣地,屡经修葺,规模不断扩大,道门提点驻节此观。元代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观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成为北方道教第三大丛林,涌现出一批高道如尊宿通玄葆和大师(道门提点)方道显、敦朴葆光大师(提举)韩道和、静应通玄大师(提点)宋通荣、万寿宫本宫提点高道林等。

  全真道内修“真性”(成仙证真之本),外修“真行”,先性后命,以“明心见性”为修炼第一要务这种只修一己性命的做法不为明朝统治者所赞赏;加上全真道因投靠女真、蒙古少数民族政权造成教门繁荣,也与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大明王朝格格不人,全真道在明朝受到冷遇是必然的。宗教的存在与发展,主要靠统治者的信仰和支持,以及其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范围和程度,失去了统治者的崇奉和扶持,昆箭山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全真教迅速萧条下来,以东华宫、玉虚观万寿宫、烟霞洞神清观为代表的昆箭山全真道中心道事寥落。但由于宗派繁衍,教团经济基础雄厚,以及广泛的社会基础,全真教在昆箭山还有少量的宗教活动。

  明神宗(1573一1620)时,印造道教《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名山道观供奉。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敕颁藏经“广通之宝”玺诏,并赠烟霞洞神清观《大藏经》,特谴御马监张简来昆箭山,算沾点皇恩,此后再无下文。

  明景泰四年(1453),原籍苏州府嘉定县的文登县信官蒋理发心施财,壮塑东华宫圣像,祈保平安,如意吉祥,此后再无维修者。明中叶以后东华宫毁于火,断壁残垣,再无繁荣的机会。

  玉虚观万寿宫仍有较大影响,明代提督学政邵贤曾有诗碑题于万寿宫东西山墙。

  清初,由于民族,矛盾激化,出现了和全真道兴起时相同的政治气候,全真道中的龙门派出现复兴景象,但

全真派2[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