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八十五章 万国来朝[2/3页]
皇帝终于可以展现自己的威严了。
兴武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用中气十足异常洪亮的声音高喊着:“这朝堂乃商议国事之所,岂是尔等撒泼之地?当堂殴斗,成何体统?”
随着皇帝本人的一句“成何体统”,正在厮打殴斗的官员赶紧罢手,一个个匍匐在地高声呼喊着“臣有罪,臣万死”的套话,虽然全都承认了自己确实有“君前失仪”行为,但却全都拒绝认错。
那些被打掉了乌纱扯破了袍服甚至被抓了个满脸花的官员依旧各执一词,有的说是自己“为民请命奋不顾身”,有的是说“为国筹谋不敢人后”,全都是愤愤不平的神色,全都觉得自己是大明朝的忠铮之臣,而且全都不服气。似乎只要皇帝一转身,他们就会再次打起来。
谁也无法说服自己的政治对手,更不可能让对手同意自己的观点,那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奏请圣上“乾纲独断”“圣意天裁”。
既然官僚不能说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只能由圣天子做主了。
但是,这种事情,圣天子还真的不能做主,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
现在的大明天子,根本就不是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他说了不算。事实上,除了太祖洪武皇帝和成祖永乐皇帝之外,大明朝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而是始终维持着皇家和官僚共治天下的局面。只不过都了兴武朝,皇权被进一步削弱,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盖章机器”。
但是,官僚的权限却没有因为皇权的削弱而得到加强,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总理事物司”呢。
“总理事物司”才是大明朝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机构,而皇帝已经成了吉祥物,官僚体系则被转变成了执行机构,皇帝和当官的说了都不算。
于是乎,所谓的“乾纲独断”“圣意天裁”也就成了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且不说这事儿还没有经过“总理事物司”的审核同意,连官僚们自己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皇帝能说个甚?
如果皇帝在这个事情上表明态度支持任何一方的话,清流言官们立刻就会一拥而上,把集火的目标转向皇帝万岁本人。
“不可一意孤行”“切忌民为贵而君为轻”“事关社稷怎可轻忽操切”之类的言语,早已经听的皇帝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万岁爷才不想为这么个还没有定论的事情惹一身骚呢。
对于这种没有结果的事情,皇帝采用了以前的老办法:再议!
于是乎,那些个刚刚厮打了一番的官员纷纷告退,一个个的脸上全都挂着胜利者的表情,似乎自己真的就是“为民请命”或者是“为国筹谋”的忠贞之士了。
其实吧,这些个当官的,若是说没有一个是清官,似乎有些偏颇,确实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但事实上谁的底细也不干净,屁股底下全都有屎。
工部之所以提议兴建数量超多的海船,是因为得到了很多造船厂的支持,这些人最喜欢朝廷大兴土木,好借机狠狠的赚一笔。
户部坚决反对,则是得到了远洋贸易商的大力支持,毕竟那些早已赚的山满海满的远洋贸易商还没有赚够,他们绝不希望朝廷分润这笔让所有人的眼红的利润。
官僚为资本代言,而不是考虑国家利益,这种事情在江南几乎已经是半公开的了。而且这些官员根本就不怕臬司衙门和三法司的人来查。
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巨商,还是身居高位的朝臣,全都精明似鬼,不可能象以前的那些蠢货那样直接捧着白花花的银子送礼,那根本就是授人以柄一查一个准,一个弄不好是罢官甚至丢掉小命的危险。利益输送也是一门学问,完全可以做到不显山不露水神不知鬼不觉。既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不怕朝廷查起,甚至还能因此落一个“为民请命”或者是“为国筹谋”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大明朝的官员原本就是夸夸其谈的传统,“骗廷杖”捞名声的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现如今朝廷又取消了廷杖,愈发的有恃无恐起来。当官的大老爷为了老百姓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冒着“君前失仪”的“巨大风险”和奸佞之臣当堂厮打,这事要是传出去,不仅不丢人,反而能捞一个很不错的官声,大家当然不肯错过!
退了朝之后,如同往日里一样,兴武皇帝再次来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问吉。
虽说兴武皇帝已经亲政了,翁太后早已“退居二线”,事实上却从来就没有省心过,始终在为儿子的江山操心着呢。
仔仔细细的说起今天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争斗,太后不住的微微点头:
“这就对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只有群臣相争,才能愈发的彰显皇家威严。若是文武百官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团结如一,还真的不好说呢。万岁万万不可支持其中任何
第五百八十五章 万国来朝[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