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争  明末大权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争[1/3页]

  第五百七十二章姑嫂之争

  “这好像不妥吧?一个弄不好就会激起民变。”翁皇后……哦,不,是翁太后皱起了眉头,对长平公主说道:“加税?自复隆年间开始,朝廷就一直奉行轻徭薄役之国策,工商百业方得繁荣,市井百姓休养生息,贸然加税恐怕会引发民众反对,便是朝中百官恐怕也不会同意。”

  翁太后说的事实。

  自从兴宗成皇帝开始,整个复隆时代和永王时代,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朝廷一直都在减税,正是因为这个国策,大明王朝才有了今日之繁荣。

  所以,当长平公主提议加税的时候,她马上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只不过太后的反对方式表现的比较委婉,并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说“不妥”,建议长平公主更加慎重一点儿。

  轻徭薄役就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更加可以彰显朝廷爱民如子之心,对于巩固新朝的统治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这个道理长平公主不是不懂,她不翁太后更加明白。

  恰恰是因为她看的更加长远,才会提出加税。

  “太后,这加税一事……势在必行!”

  势在必行?

  翁太后更加的无法理解了。

  现如今是兴武朝了,过了年之后皇帝就十五岁了,统治愈发的稳固,没有任何内忧外患,而且朝廷的财政状况还算是比较健康,国库日渐充盈,根本就看不出加税的必要性。而且,这兴武朝廷延续的是复隆皇帝的法统,想当年,复隆皇帝为了光复大明,与伪清激战数年,那么严重的状况都没有加税,现在反而要加了,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

  “太后谬亦。”长平公主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复隆二十年,朝廷的总收入是五千一百万,盈余一千一百万,二十一年则是五千六百万,盈余一千二百万。二十二年是六千两百万,盈余一千万整。今年的总收入则是六千三百四十万,盈余九百万……”

  随着这几年工商百业的发展,朝廷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长,每年都有巨大的盈余,国库越来越充盈,积攒的钱粮越来越多,那就愈发的没有加税的必要了。

  按照翁太后的算法,就算是来年颗粒无收,朝廷也可以照常运转好几个月。

  这么的财政状况,是整个大明朝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大好局面,长平公主为什么还要坚持加税呢?

  在治理国家的细节问题上,翁太后明显就是一个门外汉,她根本就没有看出问题的关键:国家的总体收入虽然还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去已经下来了,出现了明显的衰竭势头。

  总量的增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李吴山的海外扩张:对于朝鲜、倭国的占领和压榨,虽然李吴山拿走了大部分利益,但朝廷也因此受益,得以实现商品倾销,因此产生巨额的贸易顺畅,掩盖了国内发展的不足之处。

  虽然每年都会产生千万上下的盈余进入到国库之中,但这种盈余越来越少,同比增长率已经为负数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开支太大,朝廷背负着沉重的财政负担。

  除了需要支付很大的战争成本之外,就是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体系,同时还有田地兼并的自次出现。

  朝廷的税务之地依旧沿用了复隆朝,而当年的复隆皇帝借鉴的是李吴山的做法:按照人头缴税。

  虽然做法相同,但到了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北地的所有土地都已收归国有,名义上属于李吴山和整个大旗军,所有人都是大旗军的佃户。而长江以南的土地改革则没有那么彻底,存在大量的超级地主。

  而工商业的发展,让很多农民脱离了土地,更加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因为税务制度是单纯的“数人头”方式,很多农税其实根本就没有进入到朝廷的视野范围之内,这种情形就和崇祯朝非常类似了。

  假以时日,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超级大地主出现,虽然不敢说一定会重蹈崇祯朝的覆辙,却已经有了那个苗头了。

  “这两年来,一直在吃复隆朝的老本儿,实际上国库已经有了亏空。因为兴宗成皇帝和永王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造成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可以暂时吃一吃老本亦无大碍,但却不得长久。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必然山穷水尽……”

  在目光深远和深谋远虑这个层面上,翁太后还是政治上的新手,和成熟老练的长平公主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财政收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增长势头已经严重下滑,那么加税也就成了一个选项。

  但是,朝廷没有忠勇公李吴山那样的实力和控制力,贸然加税的话,恐怕会引起激烈反弹。

  这就需要老练且又圆滑的政治手腕儿了!

  加税肯定会得罪人,但却不能得罪所有人,拉一派打一派就是最实用的做法。

  长平公主已经想好了一个加税的操作手法:阶梯税制。

  原则上,还是数人头

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争[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