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世界[2/3页]
界进行扩张的红色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也遭到了肢解,而且是在遭到肢解之后才离开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此永久性的沦落为二流国家,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切可能。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导致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在苏联,即苏联输出的意识形态成为了殖民地进行独立斗争的基础,但是换个角度看的话就能发现,如果仅仅只有苏联输出的意识形态,殖民地的斗争会持续几十年,甚至到苏联解体的时候都不会结束。起到推波助澜的正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霸权主义,即为了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对苏联实施的战略围剿而引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在美国输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革命等等地区性战争与革命的时候,英国也输掉了海外殖民地,输掉了作为世界大国的资本。
相对而言,苏联的结局更加悲惨。虽然美苏冷战没有演变成热战,但是接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最终以苏联解体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联解体主要是内部原因,可是与美国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不是两个超级大国间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实力本身就不如美国,而且基本体制上存在问题的苏联就不会把几乎全部的国家资源用在军事建设上,也就不会在短短45年间累积下那么多的社会矛盾,最终因为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而轰然倒塌,落得个支离破碎的下场。也就是说,正是美国的一系列对抗措施最终支解了苏联。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对付日本、德国这样的小国,还是在对付英国、苏联这样的大国,作为胜利者的一方,都会想方设法的肢解对手,以确保对手再也无法崛起。即便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肢解对手,也得让对手失去复兴的可能。
换了共和国作为胜利者,自然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从长远考虑,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美国,仍然是共和国最大的威胁。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共和国的头号敌人是统一起来的欧洲(2065年,欧盟的20多个成员国就在布鲁塞尔发表了《统一宣言》,宣布在20多个成员国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统一的、以联邦制为基础的大欧洲,以列支敦士登的瓦杜兹为行政首都,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为立法首都,卢森堡的卢森堡市为司法首都。在欧洲联邦中,每个联邦成员都拥有3个上议院议席,并且按照人口数量获得下议院议席,最低不的少于1个。欧洲总统仅为联邦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联邦行政权由议会选举出的总理掌握,司法权归属于由13名最高大法官组成的最高法院,其中法、德、意各推选2名最高大法官,西、荷、波、英各推选1名最高大法官,其他3名最高大法官由其他联邦成员轮流推选。最高立法权则归属于联邦议会,即上议院与下议员,其中上议院向联邦总统负责,并且负责推选联邦总统,下议院向内阁总理负责,并且负责推选内阁总理,联邦立法均要获得上下议院的批准。各联邦成员有独立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只是不得与联邦法律冲突。由此可见,统一后的欧洲,充分吸取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有效部分,并且对弊端加以改进,比如限制了总统的权力,增设了内阁总理,并且以议会来控制总理,大大降低了国家领导人的影响力),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美国。要知道,美国在战争中遭到的破坏,别说用20年,就算再用20年,也很难完全恢复。但是在具体的对外政策上,共和国当局仍然将美国当成了头号对手,并且始终认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美国能在20年到50年之后再次成为共和国的头号敌人。
如果美国再度崛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白打了!
更重要的是,到50年之后,也就是22世纪初,即便共和国仍然掌握着电力方面的先进技术,甚至扩大了技术优势,但是以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到时候很有可能爆发新的科技革命。也就是说,如果复兴的美国在下一轮技术革命中拔得头筹,那么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笑到最后的就不是共和国!
毫无疑问,这中可能性并不小,至少一个统一的美国要比欧洲更有能力在科技、发明与创新上超越共和国。更何况,共和国必须集中力量应付统一之后的欧洲,避免欧洲的影响力扩散到欧洲大陆之外的地方,哪有更多的精力来对付美国呢?
事实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端倪已经冒了出来。
这就是由量子理论实用化带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可以说是比电力革命更加彻底的技术革命。
归根结底,电力革命实际上只是在传统能源开发与利用基础上发展扩大,除了常温超导技术之外,真正的创新并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世界[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