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四章 和平契机  国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和平契机[3/3页]

  工厂很快就能复工,美国的战争机器仍然会以极高的效率运转。

  要想打垮美国,不但要摧毁美国的物质基础,还要摧毁精神支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让美国人知道,共和国天军的轰炸机不但能够把成百上千的城镇变成无人区,还能将美国大地变成地狱。

  也就是说,得搞点大动静出来。

  2月4日,也就是共和国陆战队登上古巴的第二天,共和国天军发起了一次极为特殊的轰炸行动。

  这次轰炸行动,只出动了2架战略轰炸机,只投下了4枚炸弹。

  显然,关键不在轰炸机数量与投弹的规模,而是轰炸目标。

  遭到轰炸的不是城镇,也不是军事设施,更不是交通枢纽,而是真正的无人区,即西雅图南面的圣海伦斯火山!

  这是一座处于休眠状态的活火山,而且是美国西北地区最为活跃的火山。

  轰炸的目的就是要让这座火山苏醒过来!

  显然,投下的绝对不是普通炸弹,而是4枚爆炸当量相当于2000吨TNT的第五代战术核武器。因为共和国当局早就在《伦敦条约》与《斯德哥尔摩协议》中承诺不会首先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这两份国际条约都将第五代战术核武器归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共和国当局一直没有承认在大战期间使用过第五代战术核武器,只是宣布投向圣海伦斯火山的是一种新式炸弹。因为这4枚炸弹的威力确实足够巨大,引发的地震连远在10000多千米外的巴西与欧洲的地震台都发现了,所以有人认为,共和国已经在大战期间开发出了第六代核武器,也就是传说中的反物质炸弹。

  不管是第五代还是第六代,结果都一样。

  轰炸,让火山醒了过来。

  仅仅数个小时之后,圣海伦斯火山就发生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喷发,将数亿吨火山灰送入空中,进入平流层的火山灰甚至飘洋过海,散落到了数千千米外的南美洲大陆与亚洲大陆上。当然,更恐怖的还是喷发而出的岩浆。因为轰炸点在火山的南面,且至少有2枚炸弹落在了火山的半山腰上,所以喷涌而出的岩浆向南流动,在24小时之后就进入哥伦比亚河主河道,将这条美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河流彻底堵死。

  遭灾的不是西雅图,而是位于哥伦比亚河边的波特兰。

  火山喷发的第三天,波特兰被迫进行全城疏散。

  2月9日,由岩浆预赛形成的堰塞湖溃坝,搞达30米的洪水在半个小时之内就席卷了已经被厚达半米的火山灰盖住的波特兰,将这座原本拥有200多万人口的城市彻底淹没。洪水退去之后,随着洪水而来的淤泥,以及与洪水混杂在一起的火山灰并没退去,而是将出了几十栋高度在100米以上的高楼大厦之外的整个城市全部淹没,波特兰也从此成为了一座只存在于历史上的、如同古罗马帝国的庞贝那样的城市。

  必须承认,波特兰的最后一任市长是最大的英雄,他拯救了200多万市民。

  问题是,战略打击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其毁灭性的破坏力量,足以让任何一个活着的美国人考虑要不要继续战斗下去。

  可惜的是,有权做出投降决定的不是每一个美国人。

  波特兰成为历史之后,美国当局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那只是一座西北地区的城市,离华盛顿有好几千千米。

  美国没有投降,轰炸就得继续。

  只不过,战略打击的毁灭性力量已经显现了出来。要知道,当时承担战略打击重任的不仅仅有共和国天军,还有火力投送能力更加强大的共和国海军,而海军的毁灭性打击能力绝对超过了天军。

  受此影响,就算美国当局仍然认为有机会为美国争取到更加有利的投降方式,也必须考虑投降了。

  2月21日,美国当局率先通过瑞士向共和国传递了停战谈判的意向。

  当然,美国当局没有多少诚意,所以共和国当局不但没有理会这个信号,反而让天军与海军加强了打击力度。在接下来的5天内,天军与海军将打击强度提高了一倍不止,几乎是用尽一切办法来摧毁美国西部地区的城镇。

  2月27日,美国当局再次通过瑞士转达了停战谈判意向。

  不同的是,这次美国当局还通过巴西与南非转达了同样的意向。

  显然,到这一步,就不再是美国有没有诚意,而是共和国有没有诚意了。

  2月28日夜间,共和国当局通过瑞士、巴西与南非向美国传达了非公开停火24小时,便于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

  停火时间从3月1日0点整开始,到23点59分。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这个期限内就停战达成初步协议,战争将继续进行。

  显然,没有任何一场战争的停战谈判能够在24小时之内取得结果。

第一百二十四章 和平契机[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