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章 (二)给养唯艰[2/3页]
,绝非刻意为之,身有猛虎之威能却能示人以蔷薇之柔和,该柔则柔,毫不迟疑,该硬则硬,毫不含糊,这就是火候,这就是分寸,这就是阅历,这就是岁月,这就是洗练,这就是智慧。
封七娘心中不禁感慨,齐家治国一脉相通啊,难怪平虏侯府中美女如云,平虏侯膝下子女众多,却能保持一片太平安乐的景象,外间几乎没有听说过平虏侯府有姬妾争宠勾心斗角以致家室不宁的丑闻。要说平虏侯府的内宅,自有规矩章程,譬如什么信赏必罚,恩威兼施的章程也尽是有的,但许多大家巨室同样有各种严苛家规,却是屡屡爆出兄弟倪墙,姬妾争宠,勾心斗角,家室不宁的丑闻秘事。平虏侯能将内宅的争端一一摆平,将姬妾间的矛盾扼杀于萌芽之时,绝不是靠着某些软硬手腕、甜言蜜语或者信赏必罚就可做到的。听说雷瑾曾经宣称,内宅中只须做到待人处事公平公道,又人人都有事儿可干,家宅中自然能够安宁和美,也许他说的是真心话啊。
伊十一娘这时心里也与封七娘一般的惊讶,不过她就不象封七娘那样浮想联翩的想太多。
伊十一娘倒是知道,平虏侯身为西北文官学院、西北武官学院等官办学校名义上的‘大祭酒’,近年也经常深入下去,与西北各家学院的师生讲学和研讨军政策略,而在‘护卫亲军’中,雷瑾也经常与麾下的将领、军官、锐士探讨军国征伐的方略、排兵布阵的门道、行军作战的战法,可以说雷瑾现在已经将相当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转到‘文教’和‘立言’方面。
“明白了大局,才能安排一些小东西”、“吾所行所在,即是华夏”,想起雷瑾在某几次讲学中说过的一些名言,外人听着虽觉狂妄,但你不得不承认,枭雄气度就是从这些言语中凸显出来的。
心中感慨万千的伊十一娘,这时便看到雷瑾在花架下向着这边招了招手,忙跟着女官和封七娘一起走了过去。
看着眼前的两位明艳动人的女宾,‘牛头禅’门下封七娘,‘华严宗’门下伊十一娘,雷瑾心里暗想:戒律会与我西北多有龃龉,并不和睦,这两位求见却是为的什么?
外面关于封七娘、伊十一娘与平虏侯的某些暧昧传言,雷瑾其实早听说了,他实在是哭笑不得,真想说声:冤枉啊,本侯与她们可真没什么关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雷瑾也是知道自家的名声,在女色上的风评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也难怪那起子人乱嚼舌头的——谁让他平虏侯将封七娘、伊十一娘等人,随便借了个由头,就扣押软禁在河中府呢?
一番寒暄,听对方道出来意,雷瑾不由一怔,这两位原来是听说平虏侯府藏有宋版的道经丹书孤本善本,特意上门来借阅抄录的,另外就是有些道家金丹大道上的疑难,她们想以道友身份,当面向平虏侯请教一番。
雷瑾在武技上的修行路子,并不是正宗的道家玄门,雷氏的根底毕竟出身魔道,与‘山海阁’‘青云山’等魔道宗门渊源极深,最多只能算墨家、杂家、兵家、道家、阴阳家、形势家、儒家、佛家、神巫等等的混合杂糅,根子上还是以墨家和道家的传承为主源,勉强一点也能归入道家玄门,却与道教南北两宗诸流派传承的金丹大道不尽相同。当然,雷瑾对玄门丹鼎之道钻研很深,在修行者的圈子里,名声也是极响亮的,在家学渊源之外,能与北疆蒙古的天狼大萨满颉颃,又与峨眉、崆峒、青城等流派的玄门高士来往甚密,平虏侯那丹鼎大家的名头也是世所公认,没人能否认得了。
只是这两位出身佛门释家的名门弟子,却来向出身魔道源流的平虏侯,请教道教门中金丹大道上的疑难,这真的是比较诡异之事。虽然本朝以来,儒释道三教趋于混一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难分彼此,但儒释道骨子里的理法本质还是各家各有依归,泾渭分明,但是眼下这佛家弟子向雷瑾请教丹道之术,怎么看都是有些怪异的。
不过,别人家的事情,雷瑾也不耐烦多问就是。
宋版的道经丹书,他确实有一些孤本善本。宋徽宗赵佶,除了雅善书画丹青,独创瘦金体之外,平生沉溺道术,其一生搜藏道书丹经甚多,在靖康之乱时,大宋宫廷的藏书有不少落入雷门世家之手,其中部分孤本、秘本、善本,雷瑾也能从家族中弄到一些,但大多数还是他自行手抄的‘写本’居多。以封七娘、伊十一娘的身份,要借阅抄写,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雷瑾当即一口应允。
而封七娘、伊十一娘向雷瑾当面请教丹道,事先也有所准备,她们主要请教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金丹大旨——没错,就是《西游记》,而且封七娘、伊十一娘拿出来请教的还是《西游记》手抄善本。这种《西游记》当然与市面上经过书商删节窜改,纯粹当作小说话本编辑刊刻出售赚钱的通俗演义刻本(比如南都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通俗演义》)大不相同,虽然其中故事仍是唐三藏西天取佛经,出身道家门下的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先后投在门下,作为唐玄奘的弟子一路护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妖魔出没,艰难困苦,最终取经而归,成就佛果,乍一看还以为著作此书之人的立场乃是一心谤道崇佛,但《西游记》善本却完整保留了‘原本’中有的大量金丹歌诀,一字未易。不要说真正的道家玄门中人,就是对道家丹道之学有所涉猎的人,一看便知《西游记》中诸般故事都是在隐喻金丹修行中的次第和境界,非同小可,所以很多修道人是直接称其为《证道书》或《西游证道书》,而不说《西游记》,盖因其书主旨合于金丹大道也。
有人向自己请教丹道,雷瑾此刻倒也没有敝帚自珍的心思,何况他也不是以金丹大道为修行根底,虽然钻研颇深,成就颇大,都不过是以资借鉴,假他山之石以攻玉尔,故而与人说说自家在丹道修行上的独有心得也没有什么顾忌。
“《西游证道书》,除了暗合全真秘本《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外,又图解了《还源篇》(道教南宗经典),借俗语以演大道,其间性命源流,工程次第,火候口诀,无不详明具备,书中处处藏着暗谜,识者只有破谜而觉悟,方能证道。”雷瑾倒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指出《西游证道书》的主旨所在,又说道:“《西游证道书》真正的原著者们,已妄不可考,有人说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有人说是清和真人(尹志平),但想来必定是一位或者数位出身全真而又与全真‘为难’的道家全真大能。我怀疑乃是全真道门下某几位不为世人所知的隐士大德所著,其人距今不会超过百年,我敢肯定不是古人,此书有可能最早写成于正德年间或之后,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没有什么确凿证据。
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其人于求真路上,有杀师灭祖心肠,乃真大丈夫也,呵呵,敢以‘谤道崇佛’之语,喻金丹证道之谜途,非常人行非常事,后学诸辈如我,惭愧啊!
窃以为,市面《西游记通俗演义》上所谓的‘华阳洞天主人’,也绝非《西游记》原稿著者,这人或者就是将原书删校重编,并在其中糅和搀杂许多金陵土语方言的校书者,又或者世上根本就无此人,只是金陵书商谋利而假托虚构之人,所谓‘华阳洞天主人’实属子虚乌有,只是商人狡计,专为谋利尔。”
这一说到修行上的疑难,三个人之间倒是全然没了男女之分,尊卑之别,也无门派之见,敌我之辨,立刻兴致勃勃,或问或答,深入探讨金丹之道,出口就是各种令外行人完全不知所云的丹道术语,而且越说越兴奋,一个个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的,等到几个人重新回过神来时,却已经是两个时辰都过去了。
看看时间不早,雷瑾也就停止了丹道上的探讨,吩咐人留饭,饭后又让人备了车马将两位女宾送出门去,十分的礼遇,当然现在就放她们离开河中府也是不可能的。
翌日,雷瑾已经将封七娘、伊十一娘来访的事情抛之脑后,继续忙他的军国大事。他现在可没有多少时间想那些,偶尔与同道探讨一下丹道是可以的,但他没时间天天沉浸其中。
由于向南大举用兵,雷瑾虽然只是遥领军事,但需要他决断处置的公事还是很多的。
用兵莫卧儿帝国,雷瑾主要依靠狄黑统率的‘南宁经略府’和云南方向的‘云南经略府’,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稳扎稳打,逐步挤压莫卧儿帝国,占据其地;而在西域,边疆的镇守和征伐则分别托付给了郭若弼、马启智、马锦等大将、抚臣,在‘奥斯曼突厥帝国’与‘萨非伊朗帝国’这两个方向上,短时间内将没有大战,而北边、西边在西北幕府暂时保持克制的前提下,今后数年会维持一个稳定局面,边境上可能会爆发一些小规模的突袭战、遭遇战、伏击战以及经常性的游击袭扰,但在西北向南用兵的态势下,都不会升格成大的会战。
在此情势下,雷瑾坐镇中枢,现在盯得正紧的事项,大略以军功评定和粮草运送为主,当然其他需要深思熟虑的事项也是很多的。
其中一件要紧的,就是督导西北相关衙门对战功、军功的评估、初审、复核与抽验、突检,前方战事连连,这战功、军功的评定不宜久拖,对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非常重要。西北的军功,向来细分为‘战功’与‘军功’,战功只授予那些在前敌直接作战的军团、部队之将士吏民,而军功则可以授予那些负责参谋、调拨、筹算、辅助、辎重等后方参战兵员或者其他有功的官吏、平民,一般的章程是‘计战功从宽,计军功从严’。当然这么多年下来,西北幕府自然有许多法令条例对战功、军功的厘清评定进行了详细规范,若是想要从中做手脚以自肥也比较难,毕竟这种事不仅有各种秘谍衙门的眼线耳目随时暗中监视,也不仅仅有军中执掌军法的‘断事官’们或明或暗的调查,军府、兵曹、监察院时不时的抽查突验,还有《告发检举条例》中若干秘密告发检举条款的威慑,‘怀仁社’儒士和‘民爵士’的随时质询,邸报公布军功名单以及‘新闻’小报的转载,天罗地网之下,只要西北各衙署官厅正常的行使其职司,其中出问题的可能是不太多的,就是有人敢于贪占他人之军功为己有也很难长时间隐瞒下去。雷瑾向来也挺注意这些,经常督导督促是必然的,命人暗中盯着也是必然的,有人要是想在这上头耍花样可不容易。
而另外一件让雷瑾近期兢兢业业,不敢懈怠的大事,就是诸般粮草军械辎重的储运调拨。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军南下莫卧儿,虽然事先多方筹措,但是时间和人手都不够,加上事先对莫卧儿帝国的雨季估计不足,大军南进之前,莫卧儿国内还没有从一场空前严重的雨季大洪灾中恢复过来,虽然这对平虏军的南进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不太坏的消息,但是莫卧儿境内受到洪灾影响,这一年的粮食收成明显歉收,饥荒是免不了的了,而平虏军在此情势下,也很难奢望以战养战,因粮于敌了,南下平虏军在粮草供应上因此陆陆续续出了许多纰漏,严重影响到南宁经略府下一步的用兵和进军。
南下平虏军陷入饿肚子的困境,虽然起初攻城略地,颇有斩获,局面仍难以打开,这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南宁经略府在大军开拔南下后不久,紧急递送军府的塘报,首先就讲某地某处缺粮严重,有的部队在当地筹粮不利,只能两顿稀粥果腹,粮食甚至维持不了三五天,南宁经略府只好命令部队后撤就食,并催促粮食前运,以接济缺粮诸部队。
其后塘报也屡屡言及缺粮,军队吃粮困难,曾有塘报说某地有存粮数千石,派员清查则不过数百石而已。因无存粮,携带干粮亦难维持五至七日,后续开进部队甚至根本无法在临时驻地筹粮,一是当地存粮已空,二是有银子也无处买粮,只能依靠后运接济,或者移师就粮,行军极为困难。
分途进军之南下诸部队,筹借粮食不利,有多支部队即便是喝稀粥亦难维持,作战行军已不可能。
粮食成了大问题。
粮草滞后于大军的行进。
除了各部队想办法就地筹粮之外,后方征购粮食、药材,紧急南运,就成了大半年来的当务之急。
若是西北地界,平虏军将士主食能吃上米、面,什么大米饭、糙米饭、小米干饭、高粱干饭、玉米饭、米粥、大馒头、蒸饼、锅盔、烙饼、馕饼、烤面包、面条、肉馅包子、肉夹馍、窝头等等尽有,而粉条、萝卜、胡萝卜、白菜、土豆、豆腐,牛羊猪肉什么的副食菜蔬,酱菜干菜腌泡菜,好吃好喝全都有。
可是进军南下不久,各部曲队就连粗粮糙面都难吃上了。
平虏军士兵每人带有干粮,炒米或者炒面,大概是十天口粮,行军时随身携带,也有带馕饼、锅盔、烙饼、干酪、牛肉干作干粮,但干粮是行军应急,根本顶不了几天吃喝。诸部在宿营地就近筹粮,有时也能弄到些谷米豆粟,自己碾磨,也能缓上一缓;有时能在当地弄到一些黑不溜秋的糖,士兵们一口馒头就一口糖的吃饭;有的部队拿盐水当菜,一口饭一口盐水,就等军粮从后面运上来接济了。
粮食供不上,行军时掉队的士兵越来越多,路边躺着、坐着的都是,就等着
第四章 (二)给养唯艰[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