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2/3页]
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让他喝。
天天这种娱乐至死的日子,官员的妻子终于忍不住了,亲自找上门来喊冤,大闹相爷府。寇凖这才放过这位官员,以后再也不找他喝酒了。
寇凖饮酒,一直喝得很寂寞,因为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跟别人喝酒,别人都是喝醉了,而他是喝累了。
宰相豪饮传天下,引得高情鹤氅人。一天,有位道士登门来访,声称自己特能喝,可以对瓶吹,一口喝一缸。
突然有这么一个活宝找上门来,寇凖自然高兴了,马上叫人准备好酒菜,搬来数坛好酒,两人开始对吹。
道士抓起酒坛子,跟牛饮水没啥两样,咕咚咕咚,顷刻间,干了个底朝天。再看寇天官,半坛子还没下去呢。道士又拎起一坛子酒,揭去封盖,没费吃灰之力,又干了。这时,寇凖才把第一坛子酒刚喝完,道士又去开第三坛子的封盖。
寇凖手持酒坛子,心里开始打怵,乖乖隆地咚,看来这回是真的遇上高人了。立即伸手制止道:“打住!打住!无量天尊,道长好酒量!只是在下要务缠身,如果跟你这样喝,真的醉得不省人事,皇上怪罪下来,在下实在担当不起,请道长见谅。”
道人手捻须髯,哈哈大笑,“大人说得极是,那我们今天就不比了,不过,贫道有一言,要说与大人听。”
寇凖道:“道长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道人手捻须髯,正色道:“无量天尊,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经过此事,寇凖再也不强迫别人喝酒了,自己饮酒也有所节制。
◆蜡炬成堆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じ☆veWWω.ЫKメS.иEt✾ ั
皇宫的夜晚都是点蜡烛的,唐朝时宫廷内务机构的各部门中,就有专门分管蜡烛的左尚署。蜡烛属于贡品,物以稀为贵,在那个蜡烛如同黄金的时代,除了皇宫和豪族巨富,普通老百姓家里是点不起蜡烛的。
寇凖的家中也是点蜡烛的。“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寇府点灯从来不用油灯,寇凖觉得油灯太刺眼,下令全部使用蜡烛。普通的蜡烛不管用,要点就点大个的,即便厨房厕所这些地方,寇府也要点上大蜡烛,而且一点就是一个通宵达旦。这种待遇,也只有皇上才能拥有。因为点的蜡烛太多,滴的蜡油凝结起来,每天都能清理出一大堆。
在宋代,一根普通的蜡烛起码要卖到二十文钱,大蜡烛的价格要四百文左右。按照当下的换算,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三百元,一根大蜡烛的价值超过一百二十元。
在点灯上,寇府一年的花销惊人,其他方面的花费还能小得下来吗?由此可见,寇凖哪是什么穷困潦倒的寇老西,人家是真正的有钱人,土豪!
也许在老百姓的眼中,清官都应该是那种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花钱上抠抠搜搜,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一双朝靴上面还要露点破洞的形象。
呵呵,真实的寇天官,对不起,你思维跑偏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少人对寇凖的奢侈无度,颇有微词。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种胡吃海喝,飞扬跋扈,就算有一座金山也会败光。
后世宰相司马光就曾把寇凖的奢侈生活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近世寇莱公豪奢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知非,子孙习其下风,今多穷困。”
虽然好酒,花钱大手大脚,但不可否认,寇凖绝对是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忠臣贤相。
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宋太宗赵光义曾言:“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大宋治蜀功臣张咏也曾说过:“寇公奇材,人千言而尽,準一眼而尽,真宰相也。”
自从少年登科,寇凖一生仕途顺达,入相封爵,功勋济世,可谓风光无限,在大宋官场,实在难有匹敌者。
景德二年(1005),十一月十九日,寇凖又加官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位极人臣、荣耀至极、风光之极的双天官寇凖,当堂写下一首极其自负的《蝶恋花》:
四十年来身富贵。游处烟霞,步履如平地。紫府丹台仙籍里,皆知独擅无双美。
将相兼荣谁敢比。彩凤徊翔,重浴荀池水。位极人臣功济世,芬芳天下歌桃李。
富贵近半个世纪的寇凖,在诗中,把自己夸成天上的神仙,可谓天上独一份,人间无二人。我这位将相天才,你们谁敢跟我比?作为宰相,我又是门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嗨!我就是这么牛掰格拉斯!
寇凖这位爱谝能的钻天能豆,以功业大,豪侈冠一时,傲娇得不行不行。
史载,“準性刚自任”,一根筋。又敢说话,“立朝侃侃,直道靡顾”。喜欢与人争论,眼里容不得沙子。
宋朝经过太祖、太宗两代帝王的精心打造,重文抑武之风已根深蒂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古文人相轻,这些酸枣子聚在一起,免不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人性的六大弱点贪婪、自私、虚荣、偏执、猜疑、嫉妒,在大宋朝堂被释放得淋漓尽致。
如此一个既聪明又刚硬,还爱耍个臭脾气的寇老西,必定会让一些大臣心中极为不爽。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不低调,祸从天上掉。
◆寇王之争
澶渊之盟之后,真宗让天雄军钤辖孙全照知军府事,把那位鼓动他迁都金陵的参知政事王钦若,调回京城。
“帝以钦若守籓有劳,特宠异之。”晋升官阶,又赐袭衣、锦带、鞍马。
却说另外一位股肱之臣、国之栋梁,在澶州力抗辽军的三军统帅,大宋朝的国舅爷,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继隆。随真宗从澶州返京后,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
世事无常。就在这举国欢庆胜利的时刻,谁会料到,景德二年(1005)二月初五,这位澶渊之战的大功臣,竟在一夕之间突发疾病,匆匆离世,享年五十六岁。
李继隆出于贵胄,为人谦谨好学,擅长骑射,勇冠三军,且智谋过人。南征百战数十载,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人称“大宋战神”。
真宗宣布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后来,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配享的理由是:“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沈毅有勇,倜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宋理宗图画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理所当然成为这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一代名将,就此告别江湖,身后划过一道亮丽的彩虹,永久辉映在历史的长空。
王钦若回到朝堂,没高兴几天,就开始犯难了。他知道寇凖讨厌自己,也知道给这么强横的领导当下手,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说不定被抓住小辫子,再被贬出京城。
退一步海阔天空,思来想去,王钦若决定以退为进,伺机翻身。于是主动向皇帝请辞,自己做不了这个参知政事:“皇上,你还是给我个翰林学士干干吧,寇凖这主儿,我伺候不了。”
王钦若这人油嘴滑舌,漂亮话能说一箩筐,深讨真宗欢心。为了安慰他,真宗特意为其设置了“资政殿学士”一职。
史载:“景德二年,王钦若罢参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他的父亲王仲华,陪着祖父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水暴涨,全家迁往湖北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当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祖父王郁非常疼爱他。
宋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才十八岁,作《平晋赋论》进献到太宗的行营。
王郁任濠州判官,死于任上。将死之时,王郁对家人道:“我做官超过五十年,慎于用刑,使很多人能活命,以后必定有大兴我家的人,大概会出在我的孙儿身上吧!”
宋太宗淳化年间,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
第一百二十五章 寇凖罢相[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