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2/3页]
帮助朝廷擒获李继迁以献。
真宗下诏好言安抚,赏赐甚厚,并封曹万通为左神武军大将军。
李继迁扫荡河西时,劫掠的羌族嵬逋等部落,趁机率千余众来投环州。李继迁得知,率兵从万户谷赶来阻截,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西北党项和北方大辽比起来,真宗自然知道孰轻孰重。李继迁这条小泥鳅,就是撑死了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顶多就是抢块地盘,抢点粮草,对大宋形成不了大的威胁。
朝廷这边刚刚平定了西南蜀地叛乱,此时更应整顿兵马,加强防御北方大辽的进攻,并不适合在西北大规模用兵。
真宗觉得,张齐贤目前统率的十二个州、军,现有两万士兵,加上沿疆料柬本城等军,又得五万多人。如果真和李继迁打起来,再招致回鹘、吐蕃等蕃部,又有数万兵马相助。有张齐贤在,料他李继迁也翻不了天,不足为患。
虽说张齐贤这人能忽悠,又做过宰相,但是也架不住李继迁这条地头蛇轻车熟路,左右逢源,南来北往,东征西杀。
虽百密必有一疏,西北太大了,张齐贤就是有火眼金睛,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真宗这种自以为是的马大哈做法,一定会摊上事的。你不用找麻烦,麻烦会主动找上门来。
◆围点打援
如果不是碰得头破血流,李继迁是不会甘心放弃夺回祖业、重振党项梦想的。
在沉寂了三年之后,李继迁决定率自己的五万铁骑重启他的雄图霸业。在出兵前,他遣使到大辽上贡,与萧太后和辽圣宗约定,一同出兵攻宋。
咸平四年(1001)七月,李继迁出兵攻下恒州、环州,再次派遣李文骥带着贡品去向萧太后和辽圣宗报捷,耶律隆绪下诏褒奖,声称将于秋后出兵伐宋。
为了迷惑宋军,八月,李继迁采用暗度陈仓之计,一边继续用自己的赐名赵保吉身份,遣使带着高头大马向大宋进贡,一边带领五万铁骑杀向灵州(今宁夏灵武县)。
灵州,自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置灵洲县,至宋已有一年多年。以“洲在水中,随水高下,未尝沦没”,得名“灵洲”,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灵州,西靠黄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灵州原知州李守恩战死后,顺州团练使裴济受命于危难之际,新任灵州知州兼都部署。
灵州城中兵少,裴济自知不敌,便坚守不出。
攻城不是骑兵的强项,李继迁也缺乏攻城的器械,如果强攻必将损失惨重,于是屯兵城下,伺机而动,围点打援。
灵州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虽然有屯田,由于长年战乱,城外屯田早已遭到破坏,粮草给养都是靠内地转运。
这么好的一方土地,白白地闲置,太可惜了。李继迁决定据灵州山川险要,四旁膏腴之地,调集党项万山等部族,率蕃卒在榆林、大定间开荒劳作,屯田耕耘,准备长期围困。
灵州被围,张齐贤立即上书真宗:“灵武孤城,必难固守,徒使军民六、七万陷于危亡之地。若灵州失陷,敌必将声势大增,即便多聚军队,广积财货,也难保必胜,请速调江淮、荆湘丁壮八万,火速支援。”
清远军(今宁夏同心县)据积石岭,在瀚海中,位于环州与灵州之间的交通要道,距灵州、环州各三、四百里,四面悬绝。在军事上,清远军和灵州形成唇齿之势,是灵州给养的中转站。
为了切断灵州的补给线,李继迁决定先打清远军。
咸平四年(1001)九月,李继迁率军偷袭了定州(今宁夏平罗县),接着兵围怀远(今宁夏银川)。
怀远守将李赞兵不满百,拒战数日,弹尽粮绝,兵将全部战死,李赞积薪自焚,身死殉国。
占领怀远,李继迁又连下保静(今宁夏永宁县)、永州(今宁夏银川东),接着剑指清远。
清远知军刘隐、监押丁赞分兵拒守,走间使到庆州请援。
庆州都部署杨琼准备出重兵助战,立即遭到钤辖内园使冯守规、都监崇仪使张继能等人的极力反对,理由是“敌兵离得很近,重兵在前,进攻不利将无以为继,所以不可全部出动。”
于是,杨琼只派副部署潘璘、都监刘文质率兵六千前去增援。出发前,杨琼对二将道:“你们先行出发,我带兵随后就到。”实际上这是杨琼的托词。
党项兵发起总攻,李继迁自己带兵攻南门,令长子李德明带精甲攻北门。
敌人填壕断桥,猛攻不已。经过七日苦战,清远军寡不敌众,城中力竭,终被攻陷,兵马都监段义开门投降。
潘璘和刘文质带着援兵未到清远,城已失守。在此期间,杨琼胆怯,一直逗遛不进,不敢出兵。
李继迁兵威益炽,越过支子平,向青冈杀来,杨琼与冯守规、张继能这才缓行出师。这三位懦夫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叫“恇怯不前”。
听闻清远兵败,顺州刺史王环普道:“青冈地远水泉,非屯师计,愿弃之。”建议杨琼放弃清冈。
杨琼命人烧掉粮草兵仗,将城中男女老幼,尽行驱赶出城,退保洪德砦。如此一来,更助长了敌人的威风和气焰,自始至终,杨琼等人与党项军“未尝交一锋”。
李继迁将灵州外围的城镇一扫而空,使灵州变成一座孤城。
清远军失陷的消息传到灵州,裴济刺破食指,作血书一封,向朝廷告急。
◆河北危机
李继迁在宋西北,大用刀兵。咸平四年(1001)秋,真宗通过谍报,侦知辽国意欲出兵南下,配合李继迁作战,两面夹击大宋。
宋辽边境这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此时,开国功臣曹彬和老将范廷昭都已过世,傅潜贬职,高琼也轮换回京师。
横海军节度使、镇州知州王显,原本是太宗赵光义的潜邸亲信。枢密使曹彬去世后,真宗起用王显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
这次,为抵御辽兵南下,真宗加授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派他到北线守边,同时允许他“便宜从事”。
这些府邸出身的将领,作为皇帝的心腹,对皇帝有着绝对的忠诚,让他们接替开国老将带兵,可以增强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新将领并无多少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
为防止发生傅潜那种怯战的事件再次发生,真宗决定御敌于外,预先制定出“近边布阵”的作战计划。
以镇州、定州、高阳关三个都部署的兵力推进至边境的威虏军,摆开大阵。以北平寨守军进至主力左翼,由莫州都部署的部队进至主力右翼,共同防守主力大阵。
威虏军的治所就是杨六郎摆牤牛阵大破辽军的遂城。遂城是座只有三千多人口边境小城,大军驻扎在遂城,无形当中拉长了军资运输补给线。
十余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喂的,不知要消耗多少粮草,真宗显然是没考虑到粮草的运输补给问题。
宋军主力在遂城驻扎了十多天,依然没有辽军出兵的消息。粮草告急,王显决定带主力大军回撤至中山(今河北正定县)。
雍熙北伐时,曹彬的东路大军缺粮,不得已从涿州撤军,结果被辽军一路追杀,宋军损兵折将,损失数万人马。如今,同样因为缺粮,相同的一幕,在宋军这里再次上演。
王显自己带步兵先撤,让秦翰率骑兵断后,分批次按步骤,依次向内地回调。
宋军这边一撤军,辽国就得到消息。十万大军屯边,辽国知道宋军会陷入粮草危机,所以迟迟不出兵,宋军刚一撤军,辽军就迅速出兵,展开追击。
咸平四年(1001)十月初九,六万辽军在萧太后的次子梁王耶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虏军。
第一轮的情报谍战,宋军这边明显落后一筹,结局判输。
◆长城口大捷
宋军主力步兵撤走,留在威虏军的就剩下骑兵,大约三万多骑。主将王显已经撤走,能够指挥的就是秦翰、李继宣、杨延昭、杨嗣、魏能、田敏、张斌等一批中级军官。
然而这些人也是相当了得,基本都是大宋战神一级人物。
先说秦翰,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宦官名将,很爷们,刚刚平定过蜀川王均之乱,此时,又被真宗调到抗辽前线,势头正盛。
李继宣,十七岁就成了打虎英雄,曾经捕虎二十余头,就这一点,早就甩了好汉武二郎武松几条街,如果用三个字评价他,那就是“真能打”。到底有多能打?歧沟关之战,率所部五百兵马断后,力战拒马河上,一举将辽军大队人马驱赶至百里外的孤山,与契丹大小百余战,从无败绩。如果战神有级别,李继宣属于特中特,战斗指数七颗星,与李继隆不分伯仲,并称“二李”。
六郎杨延昭,更是响当当的杨家将,他和老将杨嗣,“二杨”合璧,守护三关,早已威名远扬,让辽人胆寒。
魏能,英勇善战,他可是太宗赵光义亲自举荐之人。山东郓州(今属东平)人,年轻时应征入伍,隶属云骑军,后选补日骑左射,又隶属殿前班,七次升迁任散员左班都知。按照成例,诸军到朝廷辞别或谒见天子时,对于才器勇敢或迥异出众者,允许将校交相举荐以任职。魏能当时戍守外藩,没有人举荐。太宗赵光义道:“魏能才能勇武过人,朕可以保举。”端拱二年,加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任殿前左班都虞候领溪州刺史,加秩转马步军都军头。咸平三年,授黄州刺史。咸平四年,拜镇、定、高阳关三路前阵钤辖,在这些将领里面,他是最大的官。じ☆veWWω.ЫKメS.иEt✾ ั
田敏,有勇有谋。字子俊,本为易州牙吏,雍熙北伐时,曹彬进兵涿州,被敌兵截断退路。王继恩招募勇士给曹彬送信,田敏响应招募,从小路送信至涿州。曹彬挑选壮士五十人护送田敏回来,在路上遇到辽兵,与敌力战,四十八人战死,田敏与剩下的二人以身幸免。太宗召见他,又令他携带诏书传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