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二三节 文治武功  明末有钱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二三节 文治武功[2/3页]

  是位高权重、富甲天下,事情多一些也是应该的。

  别的不说,光是听说姬庆文回到苏州,前来拜访的各路商人、官员便是纷至沓来,令人烦不胜烦。

  对于这些人,姬庆文向来是不放在心上的,除了苏州知府寇慎等几个关节重要之人之外,姬庆文一概让李岩挡驾,随便请他们吃几口茶,答应改日回去拜访也就将他们打发了——至于这个“改日”是改到哪一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将来客敷衍了省下来的时间,姬庆文是要用来检视一下自己离开江南以后名下产业的经营情况的。

  在去京师以前,姬庆文便让柳如是暂时统管全部产业,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在于柳如是在经营方面有什么厉害之处,只是因为她是姬庆文的大老婆,无论是人身、还是利益,都紧紧同姬庆文捆绑在了一起,于情于理都是绝对可以相信的人。

  因此,全部产业的收支总账便是由柳如是负责管理记录。

  柳如是之前只帮着老鸨子马湘兰管过青楼妓院的账目,经营理念和经营格局十分有限,好在她办事细心,一本流水账至少事无巨细地将这段时间里姬庆文名下产业的营收情况记了个清清楚楚。

  首先是松江淀山港码头。这处码头暂时由传教士汤若望负责管理。因汤若望在西洋人那边颇有些名气,慕名而来买进卖出的商人日益增多,港口吞吐量也是逐步放大。所以码头经营得蒸蒸日上,收入也是节节攀升,以至于一开始自以为建设颇具规模的码头已是拥挤不堪,遇到繁忙时候,港外的船舶往往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港口交易。

  其次是织造衙门主营的织坊生意。按照账目来看,织坊经营处于正常运转状况之下,生产出的棉布、丝绸在苏州、在江南地方,依旧占有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但是由于姬庆文这段时间不在江南,由以进贡的名义带走了库存的几乎全部彩织锦缎,因此经营起来按部就班、略显保守。要知道,商场之上、不进反退,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经营上一时的疏忽就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予以反击。别的不说,就是姬庆文离开江南的这些事件,原本已经奄奄一息的申沉璧家的织坊,便仿效着苏州织造衙门织坊进行了改革,同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开始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这是需要警惕的。

  再然后则是其他分支业务,譬如陶厂、瓷窑、印书坊等。这些都是姬庆文为了丰富经营种类而设置的,只要能够自负盈亏,做到收支平衡,或者略有亏损都是能够接受的。而在下一步,印书坊则要开始印刷姬氏钱庄签发的银票,这又牵涉到一系列的保密技术,需要同汤若望、宋应星等几个技术人才探讨一下。

  最后则是宋应星主管的技术部门。这可是个烧钱的部门,主要就是为了改进和改善现有的生产工具、运输工具乃至武器装备的。这段时间以来,宋应星花的钱不少,可取得的成绩也同样卓越,不但进一步改进了纺织机,更在船舶和火枪火炮的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就等着姬庆文回来之后,让他拍板做主,拨出一部分钱款,就能试制出来。

  按照姬庆文自己的想法

第四二三节 文治武功[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