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1章 光刻机的发展路径  回到1992当芯片大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11章 光刻机的发展路径[3/3页]

  光刻机也才到第四代,我们的差距并不遥远,只要技术上能追得上,我参与的企业都会毫不犹豫地优先购买你们的产品。”

  听到这,徐端仪先是笑了笑,笑容里是对沈岳山的感谢,但旋即脸色一沉,长叹一声,说道:“沈总,说句心里话,我自己都没信心能追得上国际的主流技术了。”

  沈岳山听着这话,甚是不解,“不应该啊,我们现在的制程就差的一代,差距并不大,应该完全有追上去的希望才是。”

  “是,现在只差一代,”徐端仪说着:“但往后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

  “虽然在摩尔定律下,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大约两年可以增加一倍。但是怎么增加?这是问题所在。”

  徐端仪抬头确认沈岳山在认真听着,才继续说道:“光刻机的发展是可以提升集成电路的制程,未来可能有50纳米,20纳米的芯片。但是光刻机的发展是可以有很多路径的,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选择哪种路径能够走得更远?这个我们并不清楚,只能一步步索索。”じ☆veWWω.ЫKメS.иEt✾ ั

  “但这个问题对于国外的光刻机企业而言也是一样的啊?”王大忠问道。

  沈岳山却已经听明白了,补充道:“现在在华夏,只有徐教授的团队在钻研光刻机,他只能选择一条路径来研究,但如果发现这条路径不合适,上限很低,再想回头就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已经投入了不菲的资金和大量的时间,结果就是落后国外一大截。对吗?”

  “对。”徐端仪点点头

  沈岳山继续说道:“但是国外有‘半导体联盟’,他们内部的研发技术是完全共享的,可以同时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试错成本低很多。他们只要有一家企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可以共享技术成果,而徐教授只能自己低头摸索。”

  听到这,王大忠恍然大悟,“所以现在是徐教授在和整个半导体联盟对抗?试错成本和技术积累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啊!”

第411章 光刻机的发展路径[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