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  水浒新秩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2/3页]

  这轮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斥候战结果,便是曾经“斩同军数万”士气极高的秦州宋军也被同军稳定却有效的攻势彻底打怂了。

  李彦仙被逼无奈,只能执行清野政策,强行将董城镇东的百姓全部迁到成纪县以西,人为制造出了近三百里的无人区。

  如此,宋军才算勉强挡住了同军的战术挤压。

  但也因此失去了大片控制区,本方更没法主动出击了。

  即便狂傲如李彦仙,也不得不承认同宋两军实力差距之大,已经无法靠将帅的个人能力来弥补了。

  因而,面对张相公苦口相劝,李彦仙难得没有开口就喷人。

  其人坦率承认同军之强,远超宋军想象,自己都被同军打怕,整个秦凤路更没人敢主动出击。

  当前唯一的办法不是攻击同军,而是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并整顿兵马,以应对同军灭夏之后的新一轮攻势。

  其实,李彦仙自己都不看好这个龟缩战略。

  只因两军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若是能给其人多两年的时间专心练出一支人马过万的强兵,或许能够挡住凤翔府同军的进攻。

  问题是以大同恐怖的民政掌控和军事渗透手段,等两年之后,秦凤路还能姓宋么?

  至于救援夏国的问题。

  李彦仙建议张浚换个思维角度,反正夏国救不了,还不如趁其国灭之际,出兵收回西安州和怀德军等地。

  甚至,西军还能更进一步主动夹击夏人。

  操作得当的话,应该能取得更多战略要点。

  大同正乾皇帝攻夏之前,专门发布《伐夏檄文》,号召天下豪杰共同出兵伐夏。

  想来,以正乾皇帝的霸气,肯定会说到做到,绝不会在夏国灭掉之前攻击灭夏有功的宋军。

  在李彦仙嘴中,联夏攻同变成了联同攻夏,张浚终于明白自己之前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也小看了秦凤路面临不利局面。

  其人没有再逼李彦仙出兵攻击同军,可也没有接受其人短视至极的攻夏建议。

  张相公当日便离开了秦州,赶往熙州,寻资历最浅而对朝廷相对忠诚的知熙州事刘锜问策。

  数日后,张浚向潭州朝廷如实奏报了陕西诸路当前形势,主动承认自己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过于乐观。

  认为西军历经多次大战,已经残缺不堪,仅靠陕地兵马,不足以实现联夏攻同的战略。

  夏国必然会被大同帝国灭亡,秦凤路迟早要面对挟灭夏之威而来的同军。

  其人甘冒奇险坐镇川陕对抗同军,自然不会被眼前这点困难吓倒。

  张浚在奏报中重新拟订了川陕攻略,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利用大同伐夏而暂缓攻打新宋的时机,抓紧时间整训陕西兵马,积极巩固新防线。

  基于钱粮出川困难沿途消耗过大的问题,张浚还建议抽调部分西军骨干入川编练蜀地兵马,以形成兵力梯次配置。

  防止出现秦凤路形势恶化则川陕全线皆崩的局面,并为日后反攻大同积蓄力量。

  第二步,利用同军灭夏造成的混乱,以钱粮招降西寿保泰军司、卓啰和南军司、西凉府等地的夏军,以防同军全取夏地而对秦凤路宋军形成战略包围碾压态势。

  再利用这些据点和夏人,挑动夏国灭亡之后必然会出现的民族矛盾,以大量牵制同军镇守兵力,尽力让混乱的残夏势力变成拖垮大同帝国的泥沼。

  秦凤路则在正面抗住同军的攻击,逐渐达成同宋两军在陕、夏两地的攻守平衡。

  第三步,待蜀地兵马编练完成,再调蜀兵入陕,展开战略反攻。

  这份新计划立足川、陕、夏等地形势,表面看似乎比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更加具有操作性。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张相公实际并不看好陕地形势,正面没有希望,才会提出编练蜀兵、经营夏地这类退路和边角棋。

  事实上,张浚的确不看好秦凤路形势。

  其人已经意识到仅靠陕地兵马,莫说反击同军,能否挡住后者都是

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