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三十三章良性循环  覆秦从计划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百三十三章良性循环[1/3页]

  已经不在朝堂,扎根于学宫的孔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将文章写得锋芒毕露,很符合他孔丘之后的特性。

  他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诸国举例,认为那时候的华夏国君相互结亲,结盟,最终还是伐战不止。

  足足两百年不间断的征伐,由此一针见血的评论本都国王的乞求之言。

  无论嘴上说得多么好听,实际上一点屁用都没有。

  当初大家都是签订盟约的,但连这些衣冠同袍都不能坚守盟约,更不用说本都王国这样的异族了。

  纵观本都国王此人之前的言行,说话如同放屁。

  他口头上的承诺,一文不值。

  所以,孔鲋最终的观点是,斩草除根,绝不留后患。

  但鲍白令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从“圣人不困乏其众”的观点出发,认为本都国王确实该死。

  不过,因为他一个人的错误,不能因此而迁怒其他人。

  毕竟本都国王只是本都王国的国王。

  在他治下,还有数百万民众。

  这样的国家,比之前的六国还要大上许多。

  哪怕大秦在一统华夏的过程中,或许会对别国的军队赶尽杀绝,却从来不会对普通民众下手。

  如果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的话。

  这些百姓,都要杀掉么?

  这种无意义的屠杀,完全没有必要。

  反而,杀掉这些人,还会平白浪费大量的劳动力,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所以,鲍白令的观点是只诛首恶。

  在往后的版面中,其他学派纷纷登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仔细一看,所有人的观点居然都不一样。

  比如说,名家的商皓公认为杀人解决不了问题。

  在处理这件事情前,朝堂应该先制定一份日后管理本都王国的办法。

  否则,现在的一切都是空谈。

  墨家的观点,简直比儒家还要随和,认为百姓无罪,不应该为本都国王的错误背锅。

  其中以科学院乌成的文章,最为惹眼。

  乌成的文章非常直白,但煞气简直力透纸背。

  他鄙夷了孔鲋又想当又想立的虚伪,又直言不讳的说鲍白令想要在本都王国搞奴隶制度。

  将前面的人全部都喷了一遍后,乌成抛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便是本都王国的所有人都该杀。

  那个国家的平民,连给大秦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乌成如此极端的言论,大家都可以理解。

  毕竟如果不是本都王国,他的独子也不会死。

  不过,乌成的话大家可以不在意,其余人的言论,却值得重视。

  要知道,在报纸上发表观点的,都是如今百家的大佬级人物。

  这些人如今或许地位并不显赫,但朝堂的官员,大都是出自他们门下。

  若抛开大秦学宫的因素,这些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极其恐怖。

  在报纸发行的当晚,据说大秦学宫便举办了一场论辩。

  祭酒孔鲋召集学宫的学子,针对此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孔鲋有言,言之有物的学子,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章,发在报纸上。

  这个称不上奖励的规定的刺激下,学子们的眼睛都红了。

  据说昨晚大秦学宫灯火彻夜未熄,各学院学子唇枪舌剑,论战得极为激烈。

  他们的言论,将发表在明日的大秦时评之上。

  不过,此时决议会的议员们将此事拿出来,放到议桌上讨论,并非是因为这场论战本身。

  如今决议会的九位议员,无一老臣。

  他们跟随赵昆一同成长起来,在朝堂锤炼许久。

  或许在做事的手段上,这些人稍显稚嫩。

  但是作为大秦除帝王外,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他们的政治智慧一点都不低。

  所有人都知道,论战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他们在意的是,大秦学宫通过此事展露出的一种态度,一种迫切想要在大秦这座巨大的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态度。

  为此,百家大佬们不惜以自己的声望为学宫背书。

  他们甘愿通过自己个人的影响力,来推动大秦学宫在朝堂上的地位提高。

  身为朝臣,在这种事情上总是极为敏感的。

  当初赵昆登基,虽然重新划分机构,设立了三省十三部的框架

第六百三十三章良性循环[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