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工建设  浴火重生西路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工建设[1/3页]

  陈海松给想占便宜的泽田茂、今村均沉重打击后,已经把第三战区的作战任务预交给了蒋先生派来的第3、15两个集团军,一东一西刚好给八路军看门,而华东我军则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休整、练兵,三个军的战斗力已经被严重稀释,需要安下心来萃取提炼。

  好在国际国内形势渐渐趋于稳定,中国越来越有组织的顽强抵抗和军力改善给日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战争消耗,让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大陆扩张政策难以为继,不得不收缩防守于已占领地区,巩固殖民统治、加紧物资掠夺,以期恢复军力国力参与瓜分世界的战争。

  八路军获得了良好的战略态势,有新民主主义思想做灵魂,有西北大后方做根本、有敌后根据地做屏障,有初步建成的工业基地不断增强经济和制造实力,有基本具备现代军事思想和装备的主力部队确保对日作战不落下风,农业、工商业、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得到科学的引领受到关注健康发展,解决了生存基础确立竞争优势,发展下去前途光明。

  但他领导的华东抗日根据地还在草创阶段,除了皖南、粤东有一定基础,中间大片新接收地区党的力量薄弱,国民党政权、地方传统势力相当顽固,偏偏他手里的主力部队非常有限,不得不采取联合抗日、联合发展的渐进方式来引领各阶层民众走向民主、科学和进步。

  这样利益纠缠、思想冲突、观念碰撞的方式注定是矛盾丛生、需要反复磨合的过程,他也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闯,在他看来生产关系的调整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他需要的是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树立法律的权威,打造为民清廉、公正规范的政府。带领民众走出封建制度、腐朽思想、传统习俗的束缚。

  抗战的过程除了军事斗争、战争准备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改造国民思想、锻造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力量,谁忽视了抗日过程中的内部整合、社会关系的调整、扫除制约国家发展的污泥浊水促进经济,谁就会失去历史的青睐、机会的眷顾。停滞不前、丧失实力、失去民心。

  因此他允许蒋先生派出他的心腹精锐重回第三战区、允许福建、江西保留原有的政权结构和统治方式,集中精力发展徽州、粤东、浙西、闽南、赣东北几个重点地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各阶层的财力物力人力组合起来实现工业发展,尽量不挑起主义之争、党派之见。

  现在根据地建设和农业生产刚刚告一段落,工业建设渐渐步入正轨,水电站、道路陆续开工,钢铁、铜铝、锰钨等矿山开始挖掘,水泥、冶炼、化工等设备运往江西福建,进口的民用机器设备被富有的江浙商人买去回笼来大量资金用于支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军工生产设备进入金华兵工厂组装调试,年内可以形成轻武器系列生产,招募工人开始跟随国内外技师学习制造技术,大批国内工程师和国外技术力量组建了多个研究所展开理论研讨。

  这么大的投入最少也要一两年才会产生出工业的威力。而他期待中的新式武器、新型装备或许要等三五年才能出现在战场上,技术上的积累有其自然规律,厚积薄发才能良性发展,他倒并不着急,新材料、新设计、新设想的研究任务已经布置给研究所里的专家。相信有大批欧美技术力量的参与和先进设备的辅助,最终的呈现并不遥远,他有这个信心。

  离开诸暨他又驱车来到金华,视察扩建中的金华兵工厂,兵工总厂厂长张强滞留华南。这里是年轻的张庭睿总负责,黄绍竑的侄儿黄祝民、太原兵工厂派来的副总工程师李玉和负责后勤和技术,近千北方选派技术工人、徽州工业技术学校上千学员和数百欧美技术工人、丽水浙江铁厂原有的三四百当

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工建设[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