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4章:改革转场  重生明末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84章:改革转场[1/3页]

  随着改革的持续,大明财政在天启十五年迎来了一次暴涨,终于是在年末的时候,过了35亿元的规模。

  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和军事力量的支撑有重大关系。

  朱由校动的这场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以军事为支撑的暴力强拆。拆除的是大明旧有的制度,建立的是一套完善的地方行政体系。大明的行政模式,也从过去的地方自治模式,变成了朝廷直接一路管理到乡镇级别,如今只剩下村级是地方自治,但行政村依旧会有朝廷任命的村委书记。

  书记这个官,都是汉皇党的党员,是委派到地方的一把手。

  在这场强拆行动中,过去那些地主、商人、权贵等阶级的利益都不同程度受损,但同时又打响了竞争的令枪,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新的体制下获得利益。这场改革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日后没有谁再能躺着赚钱,只有那些付出了努力和智慧的人,才能获取利益。

  对于那些有能力的群体,他们面对改革是精神振奋,一大批有能力的商人,随着改革而抓到了机遇,开始奋力的往上爬,形成了新的商业群体,而这群商人也是支持朝廷改革的群体。

  过去都是那些官僚资本无脑赚钱,那些没有出身,没有权势的商人,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要想展就只能沦为附庸。而改革之后,生存的空间一下就变大了,机会也变多了。

  改革之后商人在官方的地方,也是有所提升。不过商人家庭出身的子弟,现在再次不能参加科举了,连普通公务员都不能当。当然要从政也没问题,只要停止经商就可以获得资格,户籍并没有定死。

  相当于朝廷给商人重新画了一条线,政治是他们永远不能碰的,只要他们依法纳税就有地位。

  当然这种地位,还是有限制的。

  朝廷对于商人的住宅、出行车驾、婚宴之类的都有限制。普通商人即便再有钱,房子依旧不能盖得太大,除非是获得民勋的商人。

  对商人的这种限制之所以没有取消,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贫富差距下商人在个人享受方面消耗过多民力,同时也是为了控制社会矛盾。

  意思就是:好好好,你有钱,但你别给我出来嘚瑟。

  商人要获得民勋,最简单粗暴的途径就是做慈善。

第484章:改革转场[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