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一章 载誉而归,海南建设  重生一九零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八十一章 载誉而归,海南建设[2/3页]

  要在沿海省份进行一次工作检查。至于海圻舰,则载着访问团人员带着他的出访报告直驶上海,转回北京了。

  沿海省份历来是经济发达地区,民众的意识也比较开放,本着以沿海带动内地的宗旨,政府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官员的任命也比较慎重。而陈文强作为国务卿,行政官员之首,也负有监督指导,以及考察审核的权力。再加上国家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由陈文强带人建立的,他对各项政策实施中的偏差更加敏锐。

  “已经接收了二十万移民,一年内还要再招三十万移民来海南落户。希三兄,你还真是大刀阔斧,干劲十足啊!”陈文强翻看着海南省政府的发展纲要,笑着对省长宋希三说道。

  “光有人还不够啊,我需要的是人才。”宋希三黑了瘦了,但精神看起来还是不错,他有些遗憾地摇着头说道:“现在只是打基础,招商引资还正在进行,效果虽然有一些,但离预期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迁进来的移民主要在干什么?是种地,还是做工?”陈文强关心地问道。

  “工厂企业还没有那么多,安置不了全部,所以继续种地的还是多数。”宋希三说道:“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南的耕地面积已经比原来增长了18%,粮食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人口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处于矛盾,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问题。陈文强知道,耕地面积的增加,就意味着森林面积的减少。而土地和环境接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某种界线,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报复于人类。

  土地和环境不堪负重的压力,以各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其巨大反作用的结果。足以让人望而生畏。面对自然灾害的人们,要么出走,要么通过土地和环境整治,使之恢复良性循环。但在旧社会的条件下,除了出走,几乎别无出路。这是旧社会人口与土地,环境关系难以顺畅的症结所在。じ☆veWWω.ЫKメS.иEt✾ ั

  是先开发,将债留在后面解决,还是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对陈文强来说,有些难以取舍。虽然农业专家考察西北后做出了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的建议,但那里不比海南,海南的森林覆盖率是50%。即便砍些森林,也远比内地的比例要高。

  狠了狠心,陈文强无奈地笑道:“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上升,这本来是好事。但也要有个度,海南的森林覆盖率不能低于40%,等我们都老了以后,可不想站在别墅里。放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另外。保持耕地面积不变,而在精耕细作上下工夫,粮食产量也能有显著增长,这里可是一年三熟啊!”

  陈文强说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放眼全国,农民们也都属于粗放型的种植模式。要是有几位后世袁隆平那样的育种专家。中国的粮食产量呈现翻倍增长,那可真是太理想了。

  但显然,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可在耕种中增加一些科学因素,再使用些化肥。却还是能够将粮食产量提高不少的。而且对于海南来说,山区面积广大,主要为少数民族所居。他们的耕种模式更为落后,进行改变后的潜力也更大一些。

  “我一直在想,能否放弃粮食自给自足的计划,而专心发展工商业。”宋希三思索着说道:“再有,海南岛试种橡胶已经有了眉目,再加上其他经济作物,比如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经济价值远大于粮食,而且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想富却是不难。”

  “这个思路很有道理。”陈文强摸着下巴沉思道:“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国家才十分重视农业,这也是稳定的前提。但各地有各地的情况,象海南岛这样有着独特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地方,我们似乎也不必死板教条。希三兄说到热带作物,倒让我想起根据热带作物的不同习性,似乎可以进行立体种植,分层栽培的方法。当然,这还要找些农业专家来请

第二百八十一章 载誉而归,海南建设[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