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告祭碑  鬼吹灯II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十一章 告祭碑[3/3页]

  逐末了,古代文字远远比卦数的秘密更深,咱们的文明历史得以代代相传,还不全是凭着老祖宗造出的这几个字来?不论你是传经讲道,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哪样用不着它?以前总有领导指责我研究古文字的工作没有意义,真是鼠目寸光。”

  我听得好不耐烦,也不看现在什么时候,还讲这些旧道学?正要催他赶快进殿盗墓,孙九爷却说,别急,这些古杉化石上的星鱼迹很不一般,确实是乌羊王时期的古老遗存,大概移山巫陵王的真面目就记载在其中了。

  孙九爷说古杉化石砌成的石阶,应该在很久已前就有了,看古篆中记载的内容,似乎是埋在棺材山盘古神脉中的“告祭碑”,所谓的“乌羊王”,以及“移山巫陵王”,包括那乌羊开山引河之事,都是后世流传于民间的古老传说,不可尽信,其实那个无头之王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巫邪文化中的一代大巫,巴蜀之地受巫楚文化影响极深,又自成一体,没有君王之称,大巫者也就相当于掌管军政大权的一国之主,周末蜀王开明氏正是其后裔。

  盘古尸脉中的玉窟,正是“巫邪、占星、丧葬”等文化的发源之地,此地“山形如尸、暗泉似血”,是条独一无二的风水宝脉,可惜棺材山里的地脉生气早在巫陵王时期便已枯死,只留下满山满谷的悬棺和玉璧,以及在玉窟中的告祭碑、祭葬殿等千年遗迹。

  由于古杉化石堆积的告祭碑规模巨大,其中的星鱼古篆密不可数,孙教授也没办法一一辨认,只看了极小的一部分,加上先前所见所闻稍一揣摩,便得到了这些信息,可能观山太保封师古穷尽心血造了地仙村阴阳二宅,就是为了使这条神脉复苏,盘古脉玉窟中的古迹,也被他改筑成了脱胎换骨的“棂星殿”。孙九爷断言,如果再收集更多线索,也许就可以找出封师古化仙的秘密,以为他发现碑上祭山的密文中,反复提及了盘古脉中曾有“灵物”在幽冥中出现,很可能正是封师古当初发现的“尸仙”。

  但我们的光源有限,已经不能维持太久,古墓里又不是闲庭信步之地,哪容得慢慢寻找,只好不再理会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古篆碑文,径去长阶尽头寻找地仙棺椁,谁知到了高处,往上抬眼一看,众人皆觉出乎意料,心中又凉了多半截子,谁都没想到所谓的“棂星殿”会是这样,神仙也找不出他封师古藏在哪里了。

  在玉杉堆砌而成的“天梯”尽头,不是飞檐斗宫的冥殿,而是玉脉天然生就四面墙壁,形如城阙,宛然一座大宫,壁间有个宫门,里面是一片片由灰褐色灵星岩岩构成的群葬墓室,规模应该于地仙村阴阳二宅相近。

  近似房舍的灵星岩石柱群,是存在于“棺材山”地底的天然奇观,其形势高低起伏,参差错落,象是倒塌错乱的城中民居,被玉石城墙所拦,与外界隔绝,仅有一道门洞连接“告祭碑”,也许棂星殿的名称来源于此。

  棂星殿地宫,正处于尸形山肚腹内的玉髓岩层里,这里是裹在盘古脉内部的一处巨大玉窟,恰似被掏空了的人体内藏有一具玉匣。这类灵星岩地貌多见于深山绝谷,有些象海岛上的玄武岩,中国江苏六合县柱子山就与之十分相似,也许棺材峡在亿万年前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巨变,才会在山腹中出现如此奇异壮观的岩层。

  但就我所知,地下灵星岩层可以是海蚀形成,更有可能是经由风水地气剥蚀而生,这天地间本就有阴阳二气,自混沌中化为五行,五行之气“在天为象、在地成形”,鬼斧神工的造化奥妙之处令常人难以想象。

第五十一章 告祭碑[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