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五十七章  宋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百五十七章[3/3页]

  日子就难过。

  当初,宋夏因为战争,或者交恶,禁绝贸易。西夏茶价涨疯,一斤茶,换一头羊。徐卫主政,川茶大宗输往夏境,获利颇丰。

  由此可以看出,陕西跟夏境之间的贸易,是互相依赖,不存什么倾销。你输出的盐,我必需,我输出的茶,你也必需。另外,夏境输出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原材料”性质,而陕西输出的产品,则属于“高附加值”。

  陕西输出的一匹绢,边境榷场上,论品质,价格当一贯到两贯上下。但到了夏境,可以卖到四贯以上,无论契丹党项,都争相购买。你说这贵?当年宋夏禁止边贸贸易时,一匹绢涨到十多贯,还不是有人买?

  当然,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徐卫就曾经亲自签命令,严禁贵重金属出口!不是说黄金白银才叫贵重金属,铜铁亦此列。这是大宋朝廷的惯例,因为西夏缺乏矿源,所以缺乏金属。曾经,从宋境流出的铜钱,铁钱,到了夷人手里,“悉销铸为器”,拿去造兵器了。

  陕西与夏境之间的贸易,并不是只有专业的商人才参与。几乎边境上的所有“边民”,都涉及其。倒腾一匹马,几袋盐,再不然就几斤茶,几斤曲,然后换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须器。商人赚的是利,他们赚的是口粮。

  受惠于徐卫主政期间的边贸繁荣,边境上的夷民们日子还是过得去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部族领将儿子送到徐卫麾下作人质,以示忠心。

  但是现,大宋朝廷一纸禁令,关闭了所有榷场,禁止了边境贸易。其他人还不说,边民们怎么办?他们本来就是靠倒腾这些货品获利过活的,现不让作买卖了,让他们吃西北风去?

  既然官方不准,那么暗地里,走私就出现了。其,尤以泾原边境上为严重。国境两边都是党项人,没有语言障碍,你带茶和布曲出来,我就带盐,毛皮,牲口。童叟无欺,银货两讫。

  可是官府察觉之后,不能不闻不问啊。刘光世三令五申,封闭边境,禁绝贸易,严查走私。泾原帅徐成,秉持他的意思,给边境守军下了严令,揪出一批典型来,杀鸡警猴。你说官府真要逮你,你能逃得过他们的耳目?

  威州边境上,从夏境鸣沙过来的一伙武装走私匪徒,带了上千斤盐,一多匹马,四多张毛皮,正跟威州这边出去的边民团伙,交换茶叶和布帛。哪知,盯了许久的官兵从天而降!骑兵杀过来!

  夏境的武装匪徒自侍有器械手,又舍不得货物,竟应战。一个回合没完,就被杀散,逃之夭夭。威州这边出来的宋籍边民没来得及逃的,全部被抓,货物查抄。结果回去一清点,不止走私数额特别巨大,而且其还夹带了违禁品,严禁出口的铜钱和铁钱。

  事情报到徐成处,徐少帅大手一挥,严惩不怠。就这么一回,被处死的边民便有四十多人。消息传出,边境夷民闻风丧胆,苦主哭告无门。徐成也不知怎么想的,还派人到各部族大肆宣扬,这都是现主政川陕刘宣判的钧旨,谁敢走私,绝不轻饶!数额到一定数目,便有徒刑相待,若涉及违禁器,定斩不饶!

  这么一宣传,谁还敢明目张胆地大肆走私。胆小的,洗手不干,胆大的,也不敢再结伙作伴,只是偷偷的一两人,两三人,夹带少许货物,不过换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物资,养家活口罢了。oo-┈→ωωW.bKXS.иΣㄒ༊

  但是,高压之下,民怨总是积累得非常迅速。边境诸夷都风传,徐宣抚相公已经抛弃川陕,不管我们了。现上台这个刘宣抚,哪顾我们边民的死活?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于是,边区是非不断。先是偷盗,抢劫等犯罪陡增!夏境的夷人没有茶,消化不良,没有曲,喝不了酒,便来宋境的部落村庄偷盗抢劫。而宋境的夷民没有盐吃,没有粮吃,眼看冬天要到了,没有衣料,他们肯定没法去抢夏境的同族,便转头来抢来偷宋境的汉人。

  起初,地方官府只当这是治安事件。可后来成群结队的,就不是治安事件能说得过去。直到某一天之内,接连生两场夷人与夷人之间,夷人与汉人之间的械斗之后,地方官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诸羌牧猎为生,天性凶悍自不必说,而秦陇汉儿,有汉唐遗风,重义轻生,民风剽悍。你好好到我家里,我就算只剩一口吃的,说不定也分你一半。你敢来抢,我去你娘地!

  事态如果持续恶化下去,那么,就将从偷盗抢劫,演变为骚乱、民变、暴动!又因为涉及到多民族,情况尤其复杂!搞不好就要整个你死我活!

  消息报到徐成处,徐少帅冷笑一声,下令,如实上报兴元府,川陕宣抚司,请此事的始作俑者,刘宣判定夺。

第八百五十七章[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