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百五十二章[3/3页]
未交割之前,亦是我们的责任。不用说,现还得知,女真人已经拱手相送。辽军袭击金肃,便是犯我疆土,形同宣战。卑职个人认为,至少,也是命令鄜延军夺回金肃,否则,朝廷的威仪,西军的军威,又何处?”oo-┈→ωωW.bKXS.иΣㄒ༊
刘光世听到这话,真比被人抽了一鞭子还难受。面上露出作难的神情,又看向其他人:“张参议,刘总领,你们是什么意见?”
张庆因与徐卫关系为亲近,所以遇事一般不表明态,此时见刘宣判询问,便道:“子充兄言论,卑职觉得有道理。”
刘子羽知道下一个要问他,主动道:“且不论国威军威,单就川陕而言,若不还以颜色,只怕将来是非不断。”
刘光世神情越阴沉,又看向主管机宜吴拱,本也想问问他。但还是看了一眼之后,就此作罢,毕竟,此人宣抚司的资历浅。
幕僚都喊打,让刘光世左右为难。若说打,倒也是自己军树立威信的一个机会,但那得打赢才行,万一打输了,自己岂不是里外不是人?若说不打,下到鄜延将士,上到本司幕僚,都齐声请战,若强压下去,只怕引起这些人的不满,自己这个位置就算坐着,也不安稳。
思前想后,刘光世还是觉得,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别接的好,推给朝廷。到时无论何种结果,都有朝廷背后撑着。打定这个主意,他开口表态道:“本司眼下已无处置大权,此等大事,还是听行朝定夺。我即刻就上奏,对于鄜延将士,我的意见是,好生安抚,切不可朝廷指示到达之前,作出过激的行为。公等以为呢?”
他这话说得体面,让人无法反驳,几位幕僚面面相觑,都不言语了。刘光世见状,便让他们散了去。到了午休息时,刘光世邀约他们一齐用餐,张庆和吴拱推说有事,婉拒了,只让马扩和刘子羽前往。
“你笔轩子转得圆,将此间事详细写下,派人送到四川去。不要派旁人,只让李贯的儿子亲自跑一趟才好。”
四川,梓州,射洪县。
县城的北面,涪江之滨,有一亭亭如华盖的灵山。名金华山,此山之所称“灵”,有两个原因。其一,山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由梁武帝下诏敕建,名“金华观”,此山因这观而得名。后来又于唐代重建,改名“华观”。本朝英宗治平二年,下诏改名为“玉京观”。观内依次有灵祖殿、药王殿、东岳殿、祖师殿、三清殿等。奉祀真武大帝为正神。
但是,射洪本地姓,却极其信奉“灵祖殿”内供奉的一位神仙。本地人尊称为“灵官菩萨”,其实就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与佛教的韦驮相似。但是本地人愿意相信,这位王灵官是射洪土生地长的神仙,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真武大帝和其他神仙是要虔诚礼拜的,但真遇上事,还得求这位王灵官。因此,玉京观多年来一直是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除了玉京观和神仙们,此山还有一个灵处。那便是位于后山顶上的一处颇显简陋的小院。刘禹易写《陋室铭》,说“山不高,有仙有名,水不深,有龙则灵,厮是陋室,唯吾德温”。
这话用金华山再切不过。山不高,因有王灵官,便远近知名。山脚下涪江亦不深,却传说每年二月二,都可看到龙抬头。这后山顶上的小院虽然简陋,却因为它的主人而变得非凡。
你道这简陋小院的主人是谁?说起来有些久远了。唐宋八大家之的韩愈,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国朝盛章,子昂始高蹈。他的意思是,唐朝风盛行,是因为“子昂”的开创。
这个子昂,不是徐卫徐子昂,而是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他便是射洪人,算是本地豪门。年少时,任侠使气,说得通俗点呢,就是混过。直到十七八岁,才开始奋读书。他这金华后山顶上,修了一座小院,终日这里苦读诗书,终于学有所成,二十一岁时入京赴考,高进士,后来成为一代大家。便是千年后,不少人都还能随口吟出他的千古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去世后,他这个读书的小院便成了本地名胜,姓呼为“读书台”,断不敢有所损毁,一直保护起来。诗圣杜甫当年客居成都时,还专程赶来瞻仰陈子昂遗迹。所以读书台前有一副对联,“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工部,便是指的工部员外郎杜甫。
这读书台非止为名胜,成为本地读书人的圣地。但凡念千字,家姓,四书五经的,莫不前来瞻仰。
所以,前有玉京观,后有读书台,金华山便因这两件而知名。而现,又一位“子昂”悄然来到山下。
!#
~~
第八百五十二章[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