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终章 天下(上)  官居一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最终章 天下(上)[2/3页]

  权威曰重,以至于南方官员不怕燕京部院,只怕南京部院。

  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一条鞭法改革中,为了实现财政的中央总收总支,成立了‘度支全国钱粮总司’,简称‘度支总司’,由户部尚书任度支使,南京户部尚书任副使,在两京分设南北总库,在全国各省设立分库。规定各省所收税银,除规定作为地方费用的部分,一律先行解送分库,再由南北总库统筹买办。

  这是公然赋予南京财政大权,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惹得燕京的官员很不满意,但当时沈默如曰中天,说一不二,他只说一句:‘谁都可能有去南京当官的时候。’就让所有人都闭上嘴。

  有了财权,南京六部便相继盘活,基本上南方的事情,南京各部就料理了,只需要向燕京报备一下。

  当时就有人痛心疾首说,百年之后,大明若是出现南北朝,首辅大人就是罪魁祸首。

  沈默却笑道,百年之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总而言之,他对南京官场可谓有再造之恩,几年之后,南京官场便不再是人人视若畏途的冷衙门,加上南京比燕京优越的多的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许多官员在燕京谋不到理想职位的时候,便会选择到南京为官。

  万历八年,沈默丁忧,人们预计南京官场的短暂春天也将过去,毕竟换了哪个皇帝,也不可能容忍这种事实上的南北分治。然而后续的发展,却让预言家们跌碎了眼镜。

  因为一上来,燕京官场就跟皇帝顶起牛来,双方是互不相让,大打出手,真叫个飞沙走石、尸横遍野……官员被贬出京城,去向八成是南京。还有不少官员,不愿参与到和皇帝的斗争中,选择暂时明哲保身,更是将南京视为最佳的避风港。

  而且南京的官场,行事也愈发低调起来,原先每次政潮,还不甘寂寞的正当排头兵,这骂皇帝的奏章却很少,即使有也能看出是抹不开情面的应景之作。好像大家真的不关心京城的争斗,在尽情享受那旖旎的秦淮风月一般。

  这让万历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南京的官场很乖,混蛋都在燕京一样。再说他光收拾燕京的刺头就忙不过来,也乐得南京官员风花雪月。

  他也倒想通过重新分配权力,引起两京官员狗咬狗。结果燕京的官场坚决不上当……开什么玩笑,正是建立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的时候,想用这种低级的法子让我们分裂,也太小看俺们了吧?

  所以这几年里,南京的官场算是风景这边独好,但低调的让人几乎忽略他们的存在。无论是之前的君臣之斗,还是之后的抗税斗争,都听不到南京官员的声音,被报纸称为‘奇怪的沉默’。

  人们相信,这与南京七卿有关系。

  南京左都御史,吴百朋。

  南京吏部尚书,陶大临。

  南京礼部尚书,金达。

  南京户部尚书,余有丁。

  南京兵部尚书,吴兑。

  南京刑部尚书,孙丕扬。

  南京工部尚书,曾省吾。

  翻开这这七位南京官场领导人物的履历,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实干型人才,只有何时何地立何功劳的记录,却在历次政争中,没有阐发任何政见。这种‘专干活、不挑刺’的人才通常被成为循吏,是统治者的大爱。

  这么一群老实孩子,换了你是皇帝,舍得动他们么?

  将来打烂了瓶瓶罐罐,还指望他们来收拾呢。

  然而此刻,老实孩子们带着他们的老实下属,声势浩大的出现在迎接沈默的人群中,这说明什么?是老实孩子不老实了?还是他们一直在装老实?

  不管哪一种可能,结果都是一样的。便是在沈默脚踏地面的那一刻,从尚书到侍郎,从郎中到主事,全都齐刷刷大礼参拜,同声高呼:“恭迎元辅大人!”

  这一句,震撼了全场,人们猛然醒悟过来,齐齐大礼参拜道:“恭迎元辅大人!”

  待众人起身之后,沈默登上了码头前的高台。他环视场内的人群,场内变得鸦雀无声。他便对着这个时代用的扩音器,大声道:

  “今天,我站在这里。突然想到了三十年前,上海开埠,我也是站在这里,向着被我聚集起

最终章 天下(上)[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