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37章 如日中天[2/3页]
协和,取《尚书.尧典》“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其实扶桑人后来也用过这个典故,但是那样就成了昭明和协和各取一个字了,当时朱树人还在,他不喜欢,就让只取“协和”,反正大明本来就昭明,不用再特地强调了。
这也很符合大明的路线,大明是打防守反击、正当防卫惠及亚洲人民的,不会主动侵略别人。所以只协和就够了,不用“昭昭天命”去野蛮征服,那是美日蛮夷干的。)
朱和坦的基因,似乎比他父亲好一点。谁让他爹那代,他爷爷是没得优生优育呢,当时其他儿子没法过继成皇太孙。
朱和坦从小也没什么性格缺陷,是优选出来的,接受的教育也很全面。
朱树人观察过,这个孙子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作为一个储君能谦虚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专业的事情要请教专业的人,这就已经是君主最需要的品质了。
因为按照华夏传统,君主要的是“君子不器”,不能狂妄觉得哪方面自己牛逼,他只要发现牛逼的人才,好好任用,人尽其才,那么自己不懂任何具体专业事务,也没关系。
到了如今大明这点国力,皇帝只要不狂,谦虚,听得进劝,这就足够了。
后来,朱和坦果然也长治久安,寿命也比他父亲长得多,只比他爷爷稍短一些。
似乎在明清之际,这种祖孙都长寿、中间夹一代相对短命的情况,会屡次发生。嘉靖和万历就是如此,都在位四十几年,中间隆庆却不长。清朝康乾也都六十年以上,中间雍正才十几年。
朱树人和朱和坦,似乎是完美卡位掉了另一个时空康乾的轨迹。
朱和坦最后活到九十岁整才驾崩,寿命超过了乾隆一年。不过他倒是没有在位满六十六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为他听取了祖父给他的一句忠告,说“自古有太多雄主,如汉武帝唐玄宗,如果在年老昏聩前早逊位几年,就不至于酿成对天下百姓的大祸”。
加上大明科学院这些年的研究很全面,对医学也有不少涉猎,虽然还没进步到近代医学的程度,但在朱树人的亲自定研究方向加持下,大明科学院的院士们还是从临床对比层面,确认了“老年痴呆症”的存在。
加上朱树人自己也以身作则了,他在过完八十大寿后就彻底闭关,完全不问政事,连日常顾问型的汇报都不听取。
这个榜样效果也让朱和坦非常尊敬,最后定下了“皇帝年满七十岁必须由太子监国协理朝政,年满八十岁必须逊位当太上皇”的铁律。
很显然,朱和坦这样做,倒是跟平行时空乾隆觉得“在位时间不该超过圣祖”颇为相似,爷爷朱树人八十岁彻底交权,他也必须彻底交权。
但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为后来大明躲过了“很多雄主因为晚年脑子不清楚,几年的危害比前期几十年的精明英武积攒都大”的问题,算是泽及万世了。
……
他这样一位知进退,能放权的英武皇帝手中,朱和坦在位这些年里,显然带来了大明进一步的殖民扩张,并且把工业歌命给完成了。
毕竟他父皇驾崩前三年,罗伯特.胡克已经造出完全体的瓦特蒸汽机了,而且还分别点了“偏节水型”和“偏节煤型”两条技术路线,牛顿也搞出了莱顿瓶和避雷针、用雷劈量产永磁铁。
这么多前置科研成果,简直太容易诱导后续学者研发怎么把蒸汽机搬上车头或者海船了。
历史上,从瓦特到把蒸汽机搬上海船,造出第一条实验性蒸汽船,花了20年。从造出第一部蒸汽机火车头,花了27年。
而如今在大明,因为倾向性的诱导磨合,朝廷研发基金的资助促进,能为科学家大大缩短找钱找投资找实验室的浪费时间。
所以这些活儿,其实十几年之内都能完成。
朱和坦登基后的最初十年,他爷爷当时都还在世呢,大明就把第一台蒸汽船和蒸汽机车头的原型试验机造出来了。
当然了,历史上从原型机诞生,到最后实际推广应用,还会有二三十年。这是因为最初的蒸汽船,
第437章 如日中天[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