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一十二章 皇帝的决断[1/3页]
八月初,可贺敦义成公主密报帝国皇帝,在始毕可汗率北虏大军南下入侵中土之时,她将倾力支持大叶护阿史那闾琅、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等牙帐保守势力发起一系列阻止南北战争之行动,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重建南北双方之和平。
义成公主的这封密信来得正是时候,尤其是义成公主对帝国矢志不渝的忠诚和对自己远嫁北塞之使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但进一步坚定了皇帝坚守北疆的决心,也让皇帝看到了帝国先贤们为确保中土之安全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做为先贤们的继承者,皇帝在坚持先贤们所制定的国防和外交战略的同时,理所当然抱着一往无前甚至是舍生取义之决心,来确保帝国之安全,确保中土统一大业之延续。
八月初一,阴山东麓,始毕可汗指挥北虏大军主力取道武川镇和柔玄镇之间的武要北原,以摧枯拉朽之势杀过了长城防线,猛攻代北马邑郡的北部重镇云内城(大同)。
代北战局的发展正如马邑郡太守王仁恭先前所预测,而此刻老帅王仁恭、雁门郡郡丞杨长仁和武贲郎将王智辨已经把马邑和雁门两郡的镇戍军主力集中到了云内城及其周边要隘,双方激烈厮杀。
依王仁恭的想法,他要在云内一线坚守四到五天,一方面通过顽强的防守来探查北虏此次入侵之规模,并由北虏大军之规模来判断此次北虏入侵之战略意图。继而拟定整个代北区域的防御策略;另一方面他要给定襄郡的镇戍军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依照预定计策,镇戍定襄郡的代北军要主动放弃定襄。然后与马邑、雁门的镇戍军会合,集代北军之主力与北虏作战。然而,自命令下达之日到现在已经过很多天了,却迟迟没有看到这支军队的身影。
八月初二,仅仅过了一天,就有十几万北虏军队越过了长城,聚集在云内城下。
王仁恭震惊了。杨长仁和王智辨考虑到己方兵力严重不足,如果继续战斗下。不但己方损失过大,还有可能陷入北虏的包围,如此一来代北的最后一道门户句注要塞就形同虚设。句注要塞一失,则雁门和太原马上就会遭到北虏的攻击。而战局若照此发展下,则北疆岌岌可危,皇帝和行宫也危在旦夕。所以杨长仁和王智辨急切劝说王仁恭马上后撤,撤到白狼塞坚守。同时急告汾阳宫的皇帝。恳求皇帝和行宫马上撤离北疆。还要急告燕北的东北道副大使、武贲郎将伽蓝,在代北军南撤之后,整个代北战场的侧翼就需要燕北军的保护,但燕北军此时已经陷入了始毕可汗所率的北虏主力和位于闪电河一线的叱吉设的大漠南方军的前后夹击之中,燕北局势也是异常危急,而燕北军事实上已无力保护代北战场的侧翼。亦无力给代北军以有效支援了。oo-┈→ωωW.bKXS.иΣㄒ༊
王仁恭同意向皇帝告急,向燕北报警,但不同意即刻撤退,他还想等待定襄郡的镇戍军撤回来,以便把代北军的主力集结到一起。也唯有如此,他才有把握守住句注要塞。确保把北虏阻挡于代北境内。
就在此刻,定襄郡送来急报。几天前一支北虏军队由著名的“白道”越过了阴山,杀进了位于阴山南麓和河套套头之间的定襄郡。定襄镇戍军正在撤离之中,措手不及之下,遂调头向西,以最快速度渡过了黄河,撤进了隶属于灵朔道的榆林郡的榆关。
王仁恭闻讯,勃然大怒。
自先帝以来,为了控制强悍的代北军,中央和帝方想尽了办法。杨义臣及其以尉迟氏为首的代北虏姓将领始终是代北军的核心力量,虽然先帝曾让汉王杨谅、名将李景等出任代北军统帅,但始终未能真正控制这支军队。今上继承大统,汉王杨谅举兵反叛,做为叛军主力之一的代北军随之分裂,兄弟手足自相残杀,就此遭到重创,一蹶不振。代北军衰落了,大漠上
第三百一十二章 皇帝的决断[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