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56章 虎符夺帅[1/3页]
邺,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邺城为魏国陪都。
邺城地处赵、魏、齐三国要冲之地。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初到邺地的西门豹,抱定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信条,体察民意、化解民怨,用铁腕手段结束了“河伯娶妻”的闹剧。接着,大量征集劳力,在本是地广人稀、民生凋敝的邺地开沟挖渠、引水灌田,一手开创了“引漳十二渠”的壮举,使得分布田间的沟渠在大水时可分泄漳河洪水,干旱时可用来灌溉万亩良田。大刀阔斧的改革派、实干家西门豹在邺地实行了“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邺地百姓的安全系数和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不仅吃得饱、穿得暖、人人长得珠圆玉润、家家户户颗粒满仓,而且方圆百里之内的人家都以“嫁女就嫁邺城男”的口口相传,引来媒婆无数的同时,顺带传颂着西门豹的政绩。
改革派和实干家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照顾了既得利益者,就要被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给老百姓办了实事好事,就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结果要么屁股早早挪窝儿,要么丢掉性命。
世间流转的金钱就那么多,地里打下来的粮食也就那么多。关键是,有的人钱多的花不完,粮食多的永远吃不完,即使堆积如山、烂在那里也是贪得无厌。我的财富和粮食可以多到数不胜数,创造财富和粮食的人却不能有钱花、有粮吃。
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不得不进行的改革,都是将穿钱的绳子都早已烂断了的金钱装进空空如也、四面透风的口袋,将爬满蛀虫、长满蛆虫的粮食装进咕咕乱叫、干蔫鼓胀的肚皮。社会矛盾的天平渐渐回转到前者足够安全、后者足够安静的时候,撬动天平的人就走到了尽头。
西门豹大刀阔斧的刀和斧砍伤了邺地的地主士绅,拉近了地主士绅与寻常百姓的距离,降低了地主士绅视作生命的优越感,加上西门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个人执念和“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个性风格,各种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和各种空穴来风的蜚短流长,经由魏国王宫一张张抹着蜜的阴险歹毒的嘴,传入了魏文侯的耳朵眼儿。
在下面干得再多再好,不如大王的耳朵边有人说几句好话。没有人说好话也就算了,竟有人故意找茬一般说坏话,那么这个没有人说好话、只有人说坏话的人就好不到哪去,而且会坏到不知哪里去。
年终考核,邺城排名魏国倒数第一。本是政绩斐然的西门豹领到的却是写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奖牌。
魏文侯当面收回西门豹的官印时,西门豹当场表示,再给一年时间,若一年之后还干不出像样的成绩来,甘愿受死。人到了不怕死的时候,往往大王也没辙。
往后的一年时间里,原本把百分百的时间和精力都一心扑在事业上,每天都两只脚沾满泥的穿梭在田间地头,走东家串西家的一头扎进百姓中,为了工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激情饱满、药不离身、堪比拼命十三郎的西门豹忽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空中大回旋,拿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和精力周旋于魏文侯的身边人,一次次将后备箱装满名烟名酒和珠宝首饰,一趟趟奔波往返于大梁城和邺城之间的高速公路,一场场穿梭于大梁城中大呼小叫、打情骂俏的酒肉席和歌舞场,西门豹与魏文侯身边的那些人手中握着麦克风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亲密无间的好兄弟、铁哥们,邺地的财政收入大半用于西门豹在大梁城的个人应酬,土特产大半搬进了大梁城的高宅大院。西门豹剩余的百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要么用于在官衙内醉酒时的呼呼大睡,要么用于百姓鸣冤叫苦时的声色俱厉、不耐其烦。
一年时间转眼就到。
西门豹在邺城报销的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发票堆成了山,老百姓申冤告状的信也堆成了山,醉眼迷离的西门豹从两座山中间探出头来,迎来的是魏文侯亲自派来,送来大王亲切问候和嘉奖令的昨晚还在大梁城中合唱《好兄弟》的把兄弟。
毫无意外的,邺城各项年度考核指标全部位列魏国第一,西门豹由险些末位淘汰一跃成为魏国政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又一场把酒言
第256章 虎符夺帅[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