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章 菟裘疯人院(4K4)  尊师孔仲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六十章 菟裘疯人院(4K4)[3/3页]

  他也得罪不起,毕竟大王还指望着她师父帮忙练兵呢。

  因而,范蠡只能好言安慰道:“怪我没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详细。公孙接他们虽然勇力过人,也为国家立过大功。

  但他们三人却仗着自己的功劳,朋比为党,横行乡里,嚣张跋扈。晏子向来体恤民情,主张节省民力,行宽政安抚百姓,他以二桃杀三士,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越女听了这话,连连摇头道:“既然是为民除害,那又何必用桃子来做戏呢?以公孙接他们三人的气节,就算齐侯当面向他们提出,难道他们会不承认自身的罪责吗?”

  范蠡本想反驳她,可稍一回想,虽然他不认同越女的观点,但以二桃杀三士中公孙接三人的表现来看,倒也算是坚持了作为士人的操守。

  晏子以言诛心,从积极方面来看,是兵不血刃的为齐侯和齐国百姓除去了三个居功自傲的莽夫。

  直到最后,既没有对三人使用任何刑罚,也没有牵连他们的家人眷属,还使得他们保全了勇武的名声,算是留了一些体面。

  但从消极方面来看,这是以诈欺手段杀戮国家功臣,也是利用三人坚守士人品格的特点,虽然杀掉了他们三人,但却名不正言不顺。

  而公孙接最开始的那一番话,也说明了他早就看出了晏子的意图。

  齐侯赐他们两个桃子,与赐长剑令他们自刎,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而三人痛痛快快赴死,则愈发显得三人行事磊落,而晏子工于心计。

  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女对晏子意见这么大,倒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范蠡从前没有发现这些,是因为他一直是以谋臣的角度看问题。

  听故事时,代入的,向来也是晏子的视角,所以才会觉得问题不大。

  而今天他头一次像是越女那样代入了三士的角度,这才感觉公孙接等人的心里有多苦。

  齐侯赐桃,就代表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他们的命,是先礼后兵。

  如果他们识相的自刎,那还可以留个体面。

  如果不识相的,给你桃子你不吃,那以后指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范蠡想到这里,忽然觉得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骤然变得有趣了起来。

  但对于此事的评价,范蠡却又觉得不大好琢磨了。

  一时之间,范蠡面对越女的质问,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思来想去,范蠡觉得自己这个常年在经济口做事的越国小臣,还是不要妄自评价司法口的问题。

  再说了,菟裘当地不就有一位曾经与晏子见过面的‘懂王’吗?

  何不去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菟裘宰子呢?

  但越女显然没有范蠡那么纠结于评价晏子,比起批评晏子,她更伤心于失去了北上齐国的意义。

  “如今齐国三士,那我这一身剑术不是白练了吗?”

  范蠡正想宽慰她几句,只是还不等他开口,便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温厚的问询。

  “难道学了剑术,就一定要去与别人比试吗?难道阅读诗书,就一定要治国安民吗?习武的目的,就是必须为了争斗?还是说学习的目的,就必须是为了出仕呢?”

  女子听到这段话,眉头一蹙,她看着从船上缓缓走下的素衣白冠的青年,只觉得这人真是讨厌。

  在船上的这小半个月里,她忍这家伙已经很久了。

  一不会冶炼铸造,二不懂剑术射御。

  除了每天发表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三不五时的惹人生气以外,什么用处都没有。

  也不知道范子到底是瞧上他哪一点了,居然还把这人奉为上宾。

  不就是读过一些书,会说雅言吗?

  有什么了不起的?!

  齐鲁地方、诸夏各国,读过书、懂雅言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到有谁像他这么狂妄的。

  习武不是为了杀敌,难道是为了讲理?

  读书不是为了治国,难道是为了高兴?

  什么人啊,这是?

  越女本想开口骂他两句,但又觉得当着大家伙的面实在失礼,于是只得翻了个白眼,扭过头去不再理他。

  而范蠡则拱手行礼,面带微笑地问道:“长卢子,菟裘到了。”

  ------题外话------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求票的……

  投给我也好,送给我也好,还是喜欢上那家伙也好。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第一次有了喜欢的月票,有了能做一辈子朋友的月票。

  两件快乐事情重合在一起。

  而这两份快乐,又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

  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节选自《宰予日记》

第二百六十章 菟裘疯人院(4K4)[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