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92章 慨然应允[3/3页]
造极,难道他造城和防守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活命的最基本条件?
“难道这种生活必须的条件,他只要在快渴死的时候,才明白?
“有这样的一个统帅,真是对宋朝那些执政者的讽刺,更是死于永乐城之战所有人的极大悲哀。
“在这种情况下,永乐城不用攻打,就自己解除了武装,人都渴死了,那些武力值超强的西夏强将悍卒,根本都不用自己动手了,自己就自动消亡了。
“最后,永乐城被攻克,这场大战,西夏一共歼灭宋兵约二十余万,成为灵州惨败以后的有一次惨败。愚蠢的宋朝昏君庸臣,偷鸡不着蚀把米。本想报仇,却仇上加仇,雪上加霜。
“我老爸是当事人之一,对那场惨败知道很多详细情况,他给我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西夏铁骑度过了是无定河之后,立刻大举冲锋,与宋军接战,当时的鄜延选锋军最为骁锐,全都是以一当百的百战精兵,他们奋勇当先,率先与西夏骑兵接战。
“可惜的是,他们个人的勇力难以弥补战略战术层面的致命失误,所以他们拼命阻挡敌军,至多杀死几个敌军,却连敌军的攻势都不能滞缓。
“宋军最为骁锐的选峰军努力无果,大败而逃,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逃入城中!
“可是这些人的逃跑,出乎主导人的预料之外,这种意外他们毫无准备,所以最先的恶果就是将宋军的后阵冲垮。
“夏人乘机随后掩杀,宋朝全师大败,死亡惨重,光是将校就有多人,包括寇伟、李师古、高世才、夏俨、程博古及使臣十馀辈、士卒八百馀人全都当场被杀。
“曲珍好不容易带人逃离夏兵的屠戮,与残兵艰难入城,可是崖峻径窄,骑缘岸而上,丧马八千匹,也就是说,不知道费了多少年努力准备的机动兵力,却因为徐禧的愚不可及,一朝丧失殆尽,他这种愚蠢,简直就是一步一步到位,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真是服了。”
沈博毅也就找回到前面没有讲完的永乐城之败。
“还是那个主要将领徐禧,他是王安石之下的变法派二号人物吕惠卿推荐,从而得到神宗重用,那个时候,大宋还在灵州大败的阴影之下没有走出来,西部的那些边境地区,一直缓不过气来,整个大宋朝野无不希望不要再兴起战争行动了,没有刀兵最好。
“而在这种大势之下,我的老爸、还有种谔却反其道而行之,向神宗上书,陈述在西夏边陲地区采用进取之策,比我老爸更进一步的是,徐禧更进一步,专门说自己把经营边陲事务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就专门干那个。
“不过,在我看来,我老爸才是持重可靠,徐禧就是不知深沉,轻狂看不起敌人,导致他自己的败亡,而且连累了同僚和下属,还有众多士兵和民众。oo-┈→ωωW.bKXS.иΣㄒ༊
“同时被围失命李舜举品资和性格安静稳重,虽然身为宦官,和任何人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提及皇宫内院任何事务,到了永乐城被西夏围攻危急之时,也没有任何慌乱,斩断衣襟写下了最后一道奏折,其中发说的内容是:‘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
“也就是说,臣死而无怨,只是希望朝廷不要如同以前轻敌,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我佩服李舜举的尽忠死节,丝毫没有因为他的宦官出身而轻视他,但是这样一位死节的将领,直到战死,才提出不要轻敌的建议,代价未免太大,而且是不是被采纳,还没有定准。
“至于是看不起敌人,还是被敌人所吓住故意说大话,这个我就说不清了,估计是二者都有。
“至于临阵对敌,徐禧就是诡异了。
“他在学习了宋襄公以‘王师不鼓不成列’拒绝了正确的建议以后,我行我素,用一万人列阵城下,来个倾巢而出,自己坐城门的高楼上,手中举着黄旗对众人发令说:‘视吾旗进止。’”
第192章 慨然应允[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