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五十二章 喝酒[1/3页]
“都留在北平史学研究所工作了,你可真厉害。”
“我的天啊,那以后肯定少不了见到古董,下次见了狗烂儿得好好寒碜一下他。”
“狗烂儿算是个啥,帮买主牵线从中收搭桥费的,他懂什么古董。要说会的话,也就是几句忽悠人的套话。”
“昌林,狗烂儿他得有个名吧。”
“大名叫张天宝。上次我见过他,油头粉面的,嘴里没一句实话。”
“他还找过你?”
“说是能不能挑几件泥像卖他,具体没说干什么用。”
“能干什么,这小子精着呢,肯定又是拿去骗洋人钱去了。那些金眼长发傻大个懂什么,一蒙一个准。”
“这的古玩生意都在沈阳道那里,一点儿也不比琉璃厂差,最近人挺多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别光吃肉啊,喝酒。”
“我这一来,还耽误你们做生意了。”
“哈哈哈。瞧你说的,挣不了几个子儿。沈阳道古玩那人多我知道,烤鸭真香,回头我也得去买上一只。”
“没想到你对古玩的事情还这么感兴趣。”
“嗨,也就听个热闹。最开始听说是有一个叫金宣吾的人进了广福斋,露脸的是一个鼻烟壶,那可是个老物件,掌柜戴葆之那看过多少东西,一眼就瞧出东西不错。”
“我关心鼻烟壶长什么样。”
“就说卖了多少钱吧。”
“柜上伙计跟我说的,清乾隆白玉长茄鼻烟壶,整壶为玉质,利用玉的不同色彩,将整个壶雕刻为茄子造型,白玉质地细腻温润,茄叶碧绿欲滴,茄干(注:壶帽)敦厚,浑然天成。掌柜也爽快,愣是给涨了一番,这个数。”
“二十块银圆?”
“嗯......大胆猜。”
“两千。”
“乖乖,一只小小的鼻烟壶竟然值这么多钱,我得捏多少泥人呀。”
“所以我才说宝通这工作真好。北平史学研究所,那里面肯定都是真东西。”
“兴涛哥,话别说半句啊,多没意思。”
“他没说完?”
“瞧瞧,什么是行家,还是宝通兄弟厉害。”
“柜上收古董,掌柜还抬了一手,里面肯定有原因。”
“没错。原来是那人拿出鼻烟壶的时候,右手拇指上戴着一枚赤皮青玉扳指,卖家肯定不简单。”
“戴掌柜可真是会做买卖。”
“谁说不是呢。”
要说起这古玩市场,郭宝通对琉璃厂、潘家园熟悉,天津的沈阳道也只是听说过。
说起BJ古玩市场,当属琉璃厂最具代表性,素有「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美誉。
几百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琉璃厂古玩行业的良好传统,即凡是大的古玩商往往具有文人学识,绝不仅是一介商人。
琉璃厂文化街原名海王村,最早是辽代城郊的一个穷僻小村。
元代定都BJ后,开始在这里设窑烧制皇宫用的琉璃瓦,因此而得名。
自清朝中叶起,琉璃厂逐渐地热闹起来,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这里。
于是商人小贩开始在这里开铺设摊,当时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
旧时还没有图书馆之说,所以文人所需的图书资料,只得来琉璃厂寻找。
外地来京应试的文人举子也常来这里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于是琉璃厂俨然已成为京都的文化中心。
自乾隆三十八年皇上开馆修订《四库全书》以来,琉璃厂文化街更显得繁荣。じ☆veWWω.ЫKメS.иEt✾ ั
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厂甸市场,加之康熙年间开始形成的庙市,使整个琉璃厂文化街热闹非凡。
关于当时的盛况,清人劳之辨在《琉璃厂行》一诗中绘曰,「正阳门外闹元宵,金犊花聪意气骄。十里香尘迷锦幛,三更烟火走虹桥。繁华更数琉璃厂,五色云中黄赤镶」。
民国初年天津的古玩铺都集中于估衣街、沈阳道一带,这与许多富商大户聚居那里有关。
天津的租界里聚集着大批靠变卖古玩珍宝度日的前清遗老,还有附庸风雅的北洋政府官僚政客
第二百五十二章 喝酒[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