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五十章 贞观十六年,未来人的报复  大唐第一长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百五十章 贞观十六年,未来人的报复[3/3页]

  留恋。

  李战一走,敦化坊就留给了李承乾,李战带走一万虎贲军...至于鳩虎军被李战留了下来,李大福,悦娘,李倖,李胜...都跟着李战前往了登州。

  龙牙,大侯官,丽竞门...也全部都跟着李战去了登州。

  不过,不良人魏敞被李战留给了李承乾,要知道现在魏敞已经掌管了不良人,留给李承乾也能帮帮李承乾。

  哦...对了,华姑也被李战带走了,一开始李战是不想带的,但是后来李战知道了华姑居然是武则天,按照李战的狠,应该一刀将华姑给砍了,这样可以一了百了。

  只是最后已经有感情了,所以李战就将华姑给带在了身上。

  哎...华姑被带走了,李治是最伤心的,只是伤心也没有用,李战不会让李治和华姑接触的。

  李战走的时候,李承乾哭的很凄惨,一直就这么抱着李战不撒手,可是李战要让他独立,那就必须要离开,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个时候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贞观十年...大唐秦王李战上表入封地,没有带走一丝的留恋,直接离开。

  此后大唐进入了最强盛的时期,首先大唐的红薯全面开花结果,花了三年时间推广,大概在贞观十四的时候,红薯已经成为大唐最普通的一道小菜。

  红薯在四年中,它的高产救了大唐上千万人,不但如此,红薯也开始变化多段,成为了很多的美食。

  除了红薯之外,还有活字印刷术的成功,活字印刷术成为了大唐寒门的希望,书籍的费用一降再降,很多寒门子弟有了书读。

  随后大唐开启了科举制度,大批优秀的寒门子弟进入官场,大大的缓解了大唐朝堂后继无人的窘境。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在大唐四处修建学堂,因为国库充盈,所有的先生的月饷均由户部补贴,只要年满六岁的儿童,不管你的父母是谁,农人也好,商人也好...都可以入学堂学习知识。

  还有就是金银币已经全面施展开了,现在大家上街都不用带一大堆的钱了,只要带一枚金币几枚银币,就可以逛街吃饭。

  大大的方便了大唐百姓的出行,当然了,更多的是减轻的商业的繁琐。

  贞观十一年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李世民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跟着李世民开始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还有府兵制的改动,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

  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按照距离长安的远近分别给番。

  法令规定:百里外五番(即各府内兵士以五人为一组,此五人轮流上长安宿卫,以下类推,但七番、九番分组不尽,当有剩员),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内府卫士(三卫)除两京及其附近诸州必须番上宿卫以外,余州都纳资代役。

  府兵到长安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

  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

  上面的种种一切...李战都没有任何的回应,即使李战知道,均田制最后会崩溃,也知道府兵制会不长久,但是李战却并没有去干预。

  为什么...因为李战知道,这些事情都要顺着历史发展,李战不想过多的干预历史。

  就是李战到达了登州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别样的技术,因为李战在规避发展科技,李战想要给未来留下一个相对平和得世界...哦,对了,虽然李战没有发明其他的技术,但是造福百姓的技术还是有的,譬如棉花脱籽机,现在大唐过年百姓都有棉衣穿了。

  就这样,李战在登州一待就是六年。

  而在这一年...贞观十六年,一件大事发生,李战知道,这件大事的提前发生,应该是未来人的报复来了。

  .......................................

第六百五十章 贞观十六年,未来人的报复[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