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十岁的秀才  我在聊斋写小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八章 十岁的秀才[3/3页]

  冬香的积蓄。

  本来顾鸣打算全出的,毕竟他不缺银子。

  但冬香姑娘不依,非要拿出自己的积蓄。

  顾鸣也没有坚持,办完了赎身手续之后,又带着冬香到县衙重新落了户籍。

  这下,她算彻底自由了。

  同时她也做好了以身相许的准备。

  毕竟,一个男人费心费力为她赎身,总不能是做慈善吧?

  况且从内心里来说,能遇到才华出众的男人,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份。

  直到来到李府之后,她方才发现自己误解了顾鸣。

  他赎她,一来是同情她的遭遇,二来,是看中了她的天赋,准备传授她儒家的修炼之法,以及一些儒家的知识与理念。

  对此,冬香有些失落,但同时也分外的感激。

  李老爷夫妇眼见冬香无依无靠,且聪慧乖巧,商议了一番,决定收其为干女儿。

  反正他们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多一个女儿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对此,冬香自然惊喜不已,流着泪一拜再拜。

  之后,冬香便跟李修缘一起跟着顾鸣用心苦读。

  不过她与李修缘的课程还是有不同之处,李修缘毕竟年幼,需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学。

  而冬香基础不错,可以适当学一些相对深奥的儒家学说,同时还要修习坐我经等心法。

  学习之余,冬香对顾鸣的日常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这也是出于感恩的心理。

  顾鸣写字的时候,她就会在一旁帮着焚香、磨墨,闲暇也会弹弹琴,唱个小曲,跳个舞什么的助兴……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李修缘十岁了。

  相比同龄孩子,李修缘显得成熟的多,个头也比同龄孩子显得高大,像十二三岁的人。

  学识方面就不用说了,古今典故,诗词歌赋张口就来。

  而且还顺利通过了县衙童试,以十岁之龄成为堂堂正正的秀才,这让那些过了而立之年还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恨不能找条地缝钻下去。

  一时间,李修缘名声大振,成为天台县,乃至于整个台州府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秀才。

  不少人纷纷上门道贺,说李修缘前途不可估量,将来必定是状元之才。

  这倒也不全然是恭维,毕竟史载中,以十岁之龄考中秀才的人并不多,有名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对此,李老爷自然是喜上心头,大摆宴席款待乡亲父老。

  同时又捐了一大笔香油钱。

  当然,他心里很清楚,他最该感谢的人是顾鸣。

  如若不是顾鸣的悉心教导,他的儿子就算再聪明也不可能达到如此的地步。

  外面的人只知李修缘文才出众,考中了秀才。

  殊不知,他不仅仅在学习儒家的知识,同时也在学习佛家与道家的各类学说。じ☆veWWω.ЫKメS.иEt✾ ั

  同时还在修炼顾鸣所传授的儒家心法。

  只不过,他年龄太小,加之平日里用心苦读,很少出门。

  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李修缘已然身怀绝技,一般的江湖中人,恐怕他能打两三个。

  不过,毕竟年龄小,没有经历过磨难也没有见识过世态炎凉。

  考中秀才之后,被众人一夸,李修缘多少有了一点自负与骄傲。

  顾鸣是何等人也?

  李修缘的一丁点变化被他看在眼中,不由得皱了皱眉。

  看来,得让这家伙出去走走,看看民间疾苦,看看世态炎凉,否则一直这样生活在深宅大院,就如温室中的花朵,以后一旦遇上挫折,心态怕是容易崩。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顾鸣决定带李修缘出去走上一大圈,由南向北,一方面让他领略一下外面的山山水水,一方面也能见识一下民间风情百态。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冬香也主动提出想要一起出去走一走,路上也好侍候顾鸣二人的起居。

  对此,顾鸣倒也没有拒绝,答应让冬香一起同行。

  李老爷夫妇俩虽然有些不舍得儿子离家,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

  但,夫妻俩也明白儿子书读的虽多,但阅历却很浅,的确也需要四处走走,以增广见闻。

  于是,顾鸣准备了一番之后,便带着李修缘与冬香一起离开了天台县。

  按照顾鸣的行程安排,计划先向西横贯,走出大江南,再经荆楚、湘、黔、川,之后再往北而行,去看看大漠、看看中原、再从晋地出塞看看大草原,然后经燕地往齐鲁出发,经由京城返回台州。

  这么一大圈,几乎也算将国内东西南北转了大半,能欣赏到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

  至于时间,预计在三年左右。

  走这么一大圈,顾鸣相信对李修缘来说,胜过在家里闭门苦读十年有效果。

  毕竟有些东西只看书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的,唯有切身体验过才会领悟的更深,更透。

  正如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理念是错误的。

  没有人生的经历,那就只能停留在理论表层……

第十八章 十岁的秀才[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