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95章 过年好![3/3页]
,至极之理也。”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灾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oo-┈→ωωW.bKXS.иΣㄒ༊
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太极图的来源?如果单就这种图形纹样而言,显然无法直接推衍出太极图。因为类似的图案在其他民族就没有演变出太极图,如古代巴比伦有双蛇缠绕交尾图案,古希腊、古印度、高加索、小亚细亚等地的遗物(银饰、铜壶、花瓶等)上有:“”纹饰,但这些民族都没有太极图。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从中能看出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遍布世界各地了吗?
第295章 过年好![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