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3页]
是啊,在经济转轨的大潮中,很多关系一时确实难以理顺。他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卫生杂志上看到一组数字,国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占财政支出的3%,离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规定的卫生投入不得低于本国国民生产总值5%的要求还有距离。当然,离美国等发达国家卫生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4-20%的距离就更大。中国太大了,人口太多了,国家正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一时也不能如期满足卫生投入的需求。世界首富的美国的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是3,500美元,我国是年人均570元人民币。各是各的国情,不应该做这种无意义的比较,更不应该不切实际地抱怨。早几年,夏坤曾平静地发过牢骚,也平静地甚至带有几分乐观地接受着现实。因为,在那些年里,看病难始终是社会的一大焦点。他坚信,只要有病人,医院就能靠自己求生存求发展,更何况改革还带来了不小的活力!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进入目前的实际运行和操作后,他才发现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顺利。他发现,科技界、文化界也有不少困难,日子也不好过,可事实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就得以在“市场”上寻求对自身价值的承认,得到了各级的鼓励、支持,获得了效益。不是吗?西昌的卫星发射中心也进入商业运行轨道了;重庆的国防科技产业也军转民用,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摩托车、轿车投放市场了;文艺界,还有中、小学校的第三产业开发也是令人瞠目咋舌!而医院呢,就不一样了。其中一个目前尚无法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不论医院大墙外价格放开的各种药品、医用物具,包括纱布、棉纤、碘酒等等的价格如何上涨,而医院却始终未能进入真正的成本核算的轨道。更不要说将知识、技术和人的无形劳动的全部价值都计入成本了。为解决收如低于成本这个难题,市里物价、财政、卫生部门还是做了大的努力,调整了几次医疗收费标准,却又总是谨慎小心,酌情上调的。因为,沿用数十年的国家医院作为福利事业的价格标准,要动一下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们就诊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有限,人们的“福利医疗”的传统思想观念还难以适应成本核算的市场体制。有的公费医疗者,可以上高级餐馆自费豪吃一顿,上卡拉OK消费,然而,却对看病缴费格外敏感。现在,不少单位都搞了公费医疗包干的办法,要从自己腰包里掏出部分钱来看病了,这是无法十分情愿的。又加之地方保护而形成的中、小医院划分就诊范围,抢病人的竞争;又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的很有自主权的私人医院的竞争;还加之附近居民的大拆迁等等因素。现在是门诊、住院病人也破天荒地大大减少。病人的减少立即反映出收入的下降。而自己这家大医院,是一天也不能停止运行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也是不能减少的,得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呀。说到奖金,一分一厘都得靠自己挣;而工资呢,上面只发60%,另外的40%也得靠自己去挣。有一次,CT仪的球管坏了,因为经费紧张,当时没有买保修,已经超负荷运转一年多了,焉能不坏?外国公司要求必须把40多万元钱付去才来换新球管。CT仪不能运转,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检诊,只好转到其他医院去做CT检查,一些病人就住到其他医院去了,无论社会、经济效益都损失很大。不得不将就要发给职工的奖金的钱立第80章[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