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八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2  中国道教也有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十八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2[2/3页]

  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同时学习,有的一学就是十几年,所以院子里的人气还是相当旺的。

  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原来那个小院就容纳不下了,所以逐年扩建,到了道光年间已经发展到占地50亩的大院,时称刘大公馆,学术界则称儒林第。当时大门上挂的是伍肇龄写的“儒林刘止唐先生第”的黑底金字大匾,令人惋惜的是,这块大匾在1958年修建锦江宾馆时被拆除,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从刘沅开创槐轩学派起,历年以来正式注册学籍的弟子多达数千,这些都是刘门的真传弟子,其中有一百多人中进士或举人,三百多位贡士,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刘沅的后代中,八十年内一共出了八位优秀人才,或中举,或被点为翰林,江湖人称“八龙挺秀”,在蜀地传为佳话。

  道光六年(1826年),礼部来文,通知他出任湖北天门知县,具体为什么朝廷会启用他不太清楚,很大可能是由于哥哥的关系加上他在四川的办学成绩传到了北京,而此时的刘沅已经59岁了,这么多年醉心于做学问,教书育人,早就熄了升官发财的心思,是啊,做学问多好啊。另外这一年他唯一的儿子刘芗林刚刚病故了,当时心情之差可以想象了,所以,刘沅坚决不去,理由是“丁艰守制”,因为我家老母刚过世,我得守孝,谢谢皇帝赏识,实际上当时老母已经故去15年了。oo-┈→ωωW.bKXS.иΣㄒ༊

  还好,北京的大老板没有和他较真儿,表示不追究真的假的,不但不夺情了,而且还给他封了一个国子监典簿的散阶。对于这种照顾,刘沅也感觉是个负担,没过多久便找了一个理由辞职了,我就想安静地当一个老师啊。还好,北京那边也没再打扰他,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刘沅在槐轩老宅去世,寿88岁。

  大概是刘沅去逝的第二年,云南布政使林鸿年来到四川,偶然看到了刘沅的著作,异常惊喜,于是打听刘沅要去拜见,结果听说人已经故去了,便找到了刘沅的弟子刘芬,请教学问后,还把他手里所有刘沅的著作买回家里。后来林鸿年罢官回到福建,就把刘沅的学问传播开来,渐渐地刘沅在福建有了名气。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川总督锡良上了份折子,希望能把刘沅列进儒林传中,当时他是这么说刘沅的:“孝行孚于乡里。裁成后进,亲炙者数千人。著作等身,手定者百余卷”,

第七十八章 刘沅:儒宗道用 归宗孔孟 2[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