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23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2[1/3页]
42.2.3自坏长城
这一回说到,猜度杀戗整奇事,自我毁灭甘下流。
当世时,刘宋昏弱,一蟹不如一蟹,后面的君王,简直不能当正常人看。这一切,是以“自坏长城”为标志的。而做出“自坏长城”这种事的,正是看起来还过得去的头一只蟹---宋文帝刘义隆开的头!
檀道济一世名将,北府军出身根正苗红。英勇善战,勇冠三军,是刘裕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在征战四方,消灭东晋后期的几次内乱渐显军事才华,刘裕非常赏识。提拔为冠军将军,随刘裕北伐后秦。东晋义熙十二年,掌握了东晋实际大权的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一路高歌猛进,连克许昌、成皋、洛阳,俘获后秦大将姚坦、姚洗等。难得的是拿下洛阳对军民的安抚工作,表现的与五胡乱华以来以杀人树威的血腥政策完全相左,深得百姓拥戴。到后秦灭亡,檀道济已经成为海内闻名的时代名将。(他的这个名将还是货真价实的。战绩与军事思想交相辉映,是高端名将的标志,武庙二圣,太公有《六韬》,张良有《三略》,兵圣孙武有《孙子》,天王李靖有《问答》。。。相比之下,杜宇的《春秋正义》、薛仁贵的《易经正义》就差点成色。但是“檀公三十六计”,却把兵法下降到一个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地步!我小时候,三十六计,是必背的!)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以后,檀道济更是凭借着当世无匹的能力,挑起了北伐救火队员的重担。无奈宋文帝刘义隆的见识实在浅薄,再加上朝廷里有不少人嫉妒他的功业,对檀道济的行为处处掣肘,导致北伐难以扩大战果。而檀道济的老对手胡人们对他丝毫不敢大意,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以平心头之患。AD430年,他们终于趁着其他路北伐宋失利的机会,以重兵将檀道济团团围住,想将他彻底消灭。就在这时,檀道济军中有个士兵趁乱投敌,还告知了敌人军中缺粮的情况。按理说,这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凶险了,十分考验一个将领的领导能力。可檀道济明知附近有敌军探子的他,不急不躁地公然清点起了军粮,魏军探子一看,宋军的米袋个个丰实,完全没有一点缺粮的样子。北魏将领听到消息后,还以为这是檀道济在行反间计,于是杀了告密的降军,随即撤军。其实,檀道济军中缺粮确实是事实,那些粮袋里只有最上面的才是真正的白米,下面则全都只是充量的砂石。檀道济就是这样以过人的谋略保住了全军。
多年的征战为檀道济积累了巨大的人望,而且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手下的部将也各个身经百战,几个儿子还都有良好的名声。鉴于这些因素,宋文帝刘义隆对檀道济一直心有忌惮,更何况宋文帝的身体一直不好,一直害怕檀道济会在其死后谋反,他的心腹朝臣比如刘湛以及宗室兄弟比如刘义康便一直在皇帝耳边嚼舌根。有人说:“谁知道是不是另一个司马懿呢?”当时执政的是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也是个不着调的,兄弟俩沆瀣一气,于是无故诏返檀道济。檀道济的妻子一看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胸怀宽广的檀道济说:“我为国家出力有什么祸事?”
朝廷把檀道济召到京城,下狱,找了个罪名,(说他支持谢灵运谋反。这谢灵运谋反又是一幢大冤案,漫说檀道济与广州的谢灵运毫无干系,即令是一伙,那也是风流雅事啊!)杀了他和他的几个儿子并薛肜、高进之等猛将。(薛肜、高进之因勇武而被人比作张飞、关羽。)据说当天建业地震,满地长出白毛。儿歌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当檀道济被捕的时候,他气得将头巾掷在地上说:“乃
第223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2[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