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15章 楚汉相争之大汉后话1[3/3页]
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白登山缺粮断水,困苦不堪。
刘邦无奈,只能向陈平问计,陈平也想不出。后来在营楼上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皇后)十分上心,朝夕不离、并辔而行。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其计密,世莫得闻。”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于是阏氏劝说冒顿撤围一角,在担惊受怕中过了七天茹毛饮血的苦日子,刘邦没想到陈平的“密计”这么快起了作用。为了谨慎起见,他下令所有将士手持强弓劲弩,一致向外,防范匈奴人下黑手。最后,刘邦率领骑兵部队顺利与周勃大军会合,冒顿也率部离开。至此,汉匈相持七日之久的白登山之围,画上了句号。(这件事颇有不可理解之处,据说,陈平让人给阏氏看中原女人的图样,说刘邦准备投降,冒顿一旦占据中原,到处都是这种女人,可就没有你什么事喽!所以阏氏硬逼着冒顿单于不许入中原。这就是没进过花花世界的乡巴佬见识差了,草原好进什么中原嘛。只要不入中原,什么都好商量,刘邦大把好处奉上,不由得单于不撤围。“高帝乃使刘敬(娄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匈奴苦哈哈地打仗,不就是为金银女子嘛,大家又没什么仇,有那也是韩信挑唆的。。。这就是陈平六出奇计之六。陈平的计策大多是奔下三路去的,说好听点,叫奔着人性的破绽;难听点,不就是个下流胚嘛。)
刘邦脱得性命,回到广武,放了刘敬(娄敬),杀了说匈奴可征者。(这点刘邦比袁绍强。袁绍败回来第一件事杀田丰。)然后过赵国,赵王张敖忙接驾,刘邦心存了一个逼反诸侯的念头,把张敖无故辱骂。这事激怒了一个侠客---贯高,(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嘛。)引出了名场面---“贯高事件”。接着,代国又传来坏消息,刘邦的二哥刘仲根本看守不住代国,被匈奴杀得大败逃回,国也不要了。显然还是命要紧。刘邦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如意(即戚姬所出)封到代国,又舍不得他去,就把韩信原来的部将陈豨作代相去与匈奴斗。这就又引出了一个由头---“陈豨事件”。
等刘邦离开赵国,国相贯高咬牙切齿地对张敖说:“大王啊,皇上这个老流氓果然名不虚传,你怎么能忍受他的羞辱呢,你小心伺候皇帝,皇帝却如此的无礼,这个老流氓算什么,请让我们替你杀了他。”一年后,刘邦率军去打韩王信余党,再一次途经赵国,准备在柏人城宾馆过夜。贯高等人早就在柏人城宾馆埋伏好了刀斧手,打算结果了刘邦。但是,刘邦这时候忽然心神不宁,心跳加速,随口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随从答道:“柏人城”。刘邦说:“柏人,这是压迫人的意思啊,此地不吉”。于是呢,刘邦继续行军,贯高刺杀计划失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之后贯高的仇人向朝廷告发了这件事。刘邦派人来抓贯高和赵王等一大帮人。其中有十几个高级官员准备举刀自杀,贯高气的怒目圆睁大声吼道:“赵王没参加咱们的阴谋,明明是被冤枉的,你们要是死了,谁来证明赵王的清白,你们别胡闹”。于是一大帮人被押到了长安大牢里。贯高对审讯官员说:“都是我们自己干的,赵王是不知情的啊!”都这时候了,你说赵王不知情就不知情啊,你有嘴也说不清。这种最高级别的级大牢,有的是办法让你招供。但是贯高依然咬紧牙关,始终不再说别的话。最后刘邦没有办法,撤了张敖的赵王,(不管如何,搞定一个诸侯王。)并把贯高放回去,贯高长长舒了一口气说:“我不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没有谋反,现在我的责任尽到了。”话刚说完,贯高自杀。(很显然,刘邦是放倒钩。贯高这一回去,张敖肯定找说话,一找,不是屎也是屎了。贯高显然看破了这一招,刘邦只能歇了继续追杀张敖的心。)
在开国的那几年,刘邦忙的是脚不点地啊,到处忙着救火行兵。直到他死,一直在与叛乱作斗争中。据说他平灭所有叛乱后,无比苍凉地唱起了楚调《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不想想,猛士都被你自己干掉了,那里再去找?(一个两个与你作对可能是他们的问题,天下所有的诸侯王都与你作对,难道不想想你自己的问题吗?当然,这些争论最终都落到了政治立场上。有人认为,刘邦是为了学秦制搞郡县,所以什么“汉承秦制”都出来了。可拉倒吧,刘邦是在中原登基、建都洛阳学周制,听了娄敬的说法才迁都长安。他消灭异姓王是为了“白马之盟”,刘姓称王,而不是为了不分封。如果没有分封了,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再者,有些人迷恋秦制也到了变态的程度,秦制真的好?“老大哥”真的好?)
第215章 楚汉相争之大汉后话1[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