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06章 楚汉相争之亡秦必楚4[1/3页]
19.2.5亚圣张良
这一回说到,翻云覆雨逞机变,急流勇退登仙籍。
说起中华的文武双庙,当然还是文庙圣人的名气大些,孔孟之道嘛,文庙十哲七十二贤抢破了头,连苏东坡都混进去过吃冷猪肉。不过这武庙也不差多少,十哲六十四将,竞争非常激烈。但这双圣嘛,从来没有换过,至圣吕望,姜子牙没办法,占着先发优势呐,三代之上,圣人辈出,文武周召,那是不可尽数,子牙公与圣人们站在一块儿,自然也是圣人。这亚圣张良,子房兄,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了。(这两位能占双圣,与孔孟的《论语》《孟子》盛行天下一个道理,子牙有《六韬》,子房有《三略》,虽说《三略》号称是黄石公写的,但大家没见过黄石公,眼见着是子房兄传下来的,这托古也不是什么罕见套路,大伙儿都懂的。虽说《孙子兵法》在军事上价值更高,但是,孙武的战绩差点成色,仅凭五战五捷灭楚一战很难服人呐。)张良不但是兵家圣贤,也进了道家的神仙谱,被尊为“凌虚真人”。(真人算尊位了,龙门道祖师丘处机,就是“长春真人”。)张良在功成名就之日急流勇退,访道寻仙,一直是中华自古以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典范,他的后世子孙张道陵,开创了中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所以,张良等于一人报两门,兵家、道家双圣,也是后世同类人物的天花板,比如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李世民称赞房玄龄为“吾之子房”,而朱元璋的“吾之子房”是刘伯温,而石勒的谋主张宾,年轻时自比张良。。。不过,在张良自己的那个时代,道教还没有兴起的年代,故事里他动不动就穿上道袍、碰到老道,我总觉得怪怪的。)
从历史上看,张良与刘邦的相遇很平淡,远没有韩信与刘邦那么有戏剧性。演义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来,说是刘邦派手下第一谋士---郦食其去说韩王韩成想骗张良过来,而张良本人也非常配合。(张良本来就是韩国公子,是反秦的中流砥柱之一,早年“博浪沙一击”使他名震天下,后来“桥下三纳履”又使他名声上了一个台阶。在反秦风起云涌的岁月里,他扶持了一个傀儡韩王成招摇过市。看起来当时的豪杰都深谙自己不挑旗的套路。只不过这也有利有弊,项梁扶立楚王心就玩砸了,给项羽挖了个巨坑!所以说,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也罢、从前有私也罢,反正是对了眼了,从此鱼水之欢。但是张良还是灵台清明,没有被眼前的热络迷花了眼,一捱天下底定就飘然而去,羡煞了后世的名利中人。他是深知被权力侵蚀的可怕呀,再亲密也防不住呀!)一直说汉三贤是萧何张良韩信,其实韩信是军事专才,论政治一塌糊涂,真正可以一起比较的是萧何张良陈平。(历史上陈平归汉是很后来的事,他的事迹也主要是刘邦身后了。但演义不管,演义把陈平弄成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于是,为了突出戏剧性,三大谋士以奇怪的布局开场了。萧何一直留在刘邦身边;陈平一直留在项羽身边;然后张良在两边窜。就这个阵容,亚父能耐再大也顶不住呀。(当然,韩信还在当他的执戟郎,连观看棋局的资格也没有。)
这三智---张良、萧何、陈平,正好代表不同势力,张良代表旧贵族;萧何代表丰沛从龙集团;陈平代表寒门。(这三位可谓当时智谋是巅峰,韩信与他们一比,如同稚儿一般!这里既然说张良,不如将另二位一并表过。萧何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乡党,网上有神论,说为什么一个小地方会出很多大神?明显指刘邦的丰沛集团与朱八的淮西集团。看起来就是千里马常有而平台不常有。很多站错队的牛人泡也没得冒就灰飞烟灭了。大内卷国,人才有的是、卷得起!至于陈平这货,一直以来都是有才无德的典范,朝魏暮楚、昧金盗嫂,还偏偏就是这种人混得最好,到后来旁人都完蛋了,他还有本事扫诸吕,真是待机时间超长!祸害遗千年嘛。这种人自己没有下限生存率高,旁人知道他没有下限又怕他,真是出场自带光环呀!这就是一个毒士人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后世看来,萧何的名声要比陈平好太多,后来的兰陵萧氏,即认萧何为祖,出了两朝皇族---南齐南梁。大辽后族,也以萧何为祖。其实后世多数皇族,基本都会在汉朝认个祖宗,这个也
第206章 楚汉相争之亡秦必楚4[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