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1章 失踪的部队  夺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21章 失踪的部队[1/3页]

  第221章失踪的部队

  另外,薛兴华给天津的张佩纶拍了一封电报,提醒他特别注意防守大连湾炮台和鸭绿江畔九连城的守军,提防这二处关键位置的官兵在长官带领下未遇敌即逃。也警告张佩纶和李鸿章,如果电报里所言的情况真的出现,兴华军将不再受以前双方约定的任何约束,采取自认为合适的措施应付今后的局势。

  因为薛兴华实在不放心驻守大连的分统赵怀业,在上封电报拍发之后,他又给张佩纶追加了一封电报:要求北洋大臣李鸿章容许兴华军派出一支小分队进驻大连湾。在形势危急时,让这支小分队直接加入大连湾保卫战。

  办完这些事的薛兴华并没有轻松下来,失望的他实在不敢指望清军能守住金州、大连湾和鸭绿江防线。现在只期望清军不要如前世那样,逃跑时将大连湾海量的武器装备丢下,让日军看到堆积成山、满仓满库的武器装备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期望防守鸭绿江防线的清军不要在日军还没有到就将边陲重镇九连城丢弃不要。如果实在胆小而逃跑,至少先把武器弹药给炸了,把粮食给烧了。oo-┈→ωωW.bKXS.иΣㄒ༊

  在等待张佩纶回电的时候,薛兴华更加感到自己力量的薄弱,对战局掌控的无力,如果能有一支上十万的强军就好了,就可以避免前世历史上的那些痛心之事。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甲午战争中大连湾炮台的丢失实在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该炮台修建于1887年。修建该炮台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工技术和式样,历时7年完工。建成后,有6座炮台,共架设120余门加浓炮、野炮和行营火炮,在火炮杀伤力上已超过旅顺,当时被称为“北洋精华”。

  当时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曾认为攻占大连湾必然困难。为了减少伤亡,他请求日本联合舰队助战,以海陆夹击的方式摧毁大连湾的炮台群。不想在11月7日开始进攻时,清军只有少数士兵遥放几炮,便悉数撤离。

  日军轻取大连湾炮台,获得了让日军惊喜难抑的武器装备:火炮100多门、炮弹246万枚、德国新式步枪600多支、各类子弹3381万颗,还有马匹、行帐、粮食以及没有启封的快炮等。这些装备成为日军日后攻占旅顺的物资保障。直到甲午战争结束,这些炮弹、子弹都没有用完,还要麻烦日军用刺刀逼迫中国老百姓扛到船上运回日本国内。

  除了武器装备没有处理,清军还将机密文件放得好好的,让日军顺手获得。日军就是按照清军丢下的水雷分布图,清除了大连湾中的水雷。让大连湾成了日军一个坚强、安全的物资转运站和休整地。

  武器装备只是一些数字,估计读者即不相信也无法想象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反正兴华军一直雇佣运输船在为他们运输物资,但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存储到二十万发炮弹和五百万发子弹。

  想起这些堆积如山的物资,想起这些物资都是中国人用血汗钱从欧洲买回来的,想起小日本看到这些物资时发出惊喜的吼叫,薛兴华心里就滴血,恨不得将李鸿章、赵怀业等人一个个砍杀干净。

  不放心是不放心,但薛兴华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这事,他只安排情报参谋张思卿安排人与张佩纶联系,他自己则和军官们一起商量应付日军三路大军进攻平壤的事。

  远在上海的廖卫先接到薛兴华的电报后,立即将魏利贺写的《霞岚山伏击战》文章和《日军果然在花园口登陆》的新闻刊登在《风雨报》上。此外,廖卫先还写了一篇文章《兴华军和清军之战斗力为何天差地别》评论文章。

  评论文章先是例举了清军在成欢之役、平壤之役、花园口阻日军登陆之役的表现。说明清军失败的根源就是畏敌如鼠、军官胆小士兵不战。接着例举了兴华军在霞岚山伏击战全歼日军四千人的战例。

  此外,为了给清军信心,报纸也例举了左宝贵亲率清军在平壤北门的牡丹台造成日军大量伤亡最后壮烈牺牲的事实,例举了北洋水师在大东沟击沉数艘日本军舰的事实,力图说明日军并没有三头六臂,只要清军战术得当官兵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一样是可以消灭日军的。

  报纸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天津,传到了北京皇宫。

  天津的市民一下就汇聚在直隶总督的衙门前,大声叫骂着:

  “李鸿章是卖国贼!”

  “杀了李鸿章!”

  “我们需要兴华军!”

  “北洋军都是缩头乌龟!”

  “诛李鸿章九族!”

  ……

  听到愤怒的吼声看着激动的人群,外面站岗的士兵此时一个个低垂着脑袋,一副不敢见人的样子。小心地躲避着人群中偷偷扔过来的石头、泥块。整个衙门的人都胆颤心惊,尽量都缩在屋子里不出来。

  李鸿章气得将茶杯往地上一摔,低声地骂了一

第221章 失踪的部队[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